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美伶姐」,只要你願意彎下身段,展開行動,青銀共創非夢事
圖片來源:Pexels 文/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台灣地域振興聯盟共同發起人
還記得幾個月前,在南澳的那場教育與創生的聚會,我用是沒令人失望的再度快打旋風,用二十分鐘講了一大串內容,當然許多又是新想法及概念,下到舞台美伶姐就走過來跟我說:「承毅你真的是一個什麼都快的人,說話快,演講快,思考快,做簡報快,寫文章也快.....」
而我今天想說其實我唸起書來更是飛快書,剛專注一個小時,讀完這本美伶姐的最近著作,整整340頁的內容,我才想說,其實她才是真正的快,且效率令人佩服。
一位國家文官,法律人,教授,在一腳踏入地方,並成為創生政策的主導者,並離開位置一年多了,他沒以放下,始終在前線,我想從這可以看出,她是真的找到人生下半場的真愛,因此,工作會結束,志業卻才開始,且越陷越深。
書中結集了三年踏查,三年思索,三年學習,三年內化,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望之回顧,很難得能透過文字作為見證,並一次說清楚,請大家好好品味簡顯易懂的文字中,隱藏對於年輕世代的疼愛,對於土地的疼惜,對於地方事務的感動,還有俠女般的許諾。
記得就如書中所述,而自己也曾聽美伶姐說本來沒想要出書的,是三月的某個契機,而開始了這個計畫,這讓我想起,他曾跟我說,很羨慕我的速度,寫文一點都不負擔,但我想他才是高手中的高手,我想這應該是法律人博學強記的特質,還有「創生教母」這個品牌下,所展現出的使命意志,才能不到兩個月,書就生出來,還這樣厚厚一本(笑)。
關於書中的內容與細節,就想一部電影一樣,當然不能暴雷,絕對要留給大家自己去細細品味,而我想我能做的是推薦幾類型去看。
我想這本書,會讓你們感到新鮮無比,請跟著美伶姐的視角以及步伐,因為她幫你們精選了全台許多縣市具代表性及特色的經典團隊,相信你可以從書中的互動及反思中得到許多啟發,或許這些人將是觸發你們後續展開行動的起點,請好好詳閱,跟上就對,當然能從書中的文字,學習從主委的高度來看事物,磨練視野是好。
我想起你們拿起書,第一件事情應該是看看,有什麼新鮮事嗎?有沒有不認識的團隊?其次應該就是看有沒有自己!或你的朋友們,如果這次沒有被寫進去,請千萬不要氣餒或自暴自棄,因為,這反而代表,往後你大有機會,可以找美伶姐過去走走聊聊,你要知道,江湖再走,長輩要有,這個硬道理(握拳)。
頂級世代指的是60-70歲的健康活躍長者,這些人有錢有閒有力,但常常不知道從而做起,而我知道地方創生這個詞對他們狠心,但地方卻一直在他們心中存在,即使到了人生下半場,老實說,還是會動心想為在地做什麼,但最後,多半流於蓋一棟圖書館,捐一台救護車,或來個公廟冬令救濟,但人生真的就醬子嗎?能否積極一點,更能共創雙贏?
因此,這本書想跟你說的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美伶姐」,只要你願意彎下身段,展開行動,青銀共創非夢事,套一句書中美伶姐引用了我很愛講的一句話,「創生不是年輕人的事,也不是頂級世代的是,而是大家的事」也因為如此,未來才顯得如此重要,而透過創造才能讓一切具體展現。
最後用拙作「二地居」向美伶姐致敬,當地方創生就如同一只夢想的指南針般的引領我們踏實的迎向未來,而在這樣的路上,必然需要有更多的「美伶姐」們,當然這樣說不代表這需要開放加盟,而是說在我眼裡「美伶姐」必然成為創生之路上需要的icon。
因此期待未來美伶姐們除了能一本初衷地持續跟年輕時代並肩作戰,更能感染更多的美伶姐,通通走出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脈連人脈,就如同他書中最後一頁提到的首道菜。「要打造台灣地方創生共好大平台」確實,這是未來的必然,也是後疫情時代我們的唯一目標,把人與人的連結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