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林欣榮院長作為腦神經外科權威與再生醫學專家,將鑰匙孔手術、深部腦刺激手術及幹細胞治療等先進醫療技術引進花蓮慈濟醫院,並結合中西醫合療,提升東臺灣癌症、心臟及中風病患的醫療品質與治療效率。書中展現他對後進醫師的栽培、對病患的關懷,以及醫療團隊與設備的完善規劃,充分體現「智慧與慈悲同行」的醫療精神。慈濟證嚴法師為本書推薦序,肯定林院長用心守護東臺灣健康的努力。
文/ 釋證嚴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
既歡喜又感恩,繼《盤山過嶺》、《能醒能走》等著作後,林院長的新書《醫療希望在花蓮》就要出版面世了。林院長是全國知名的腦神經外科權威,他首開先河將鑰匙孔手術、深部腦刺激手術引進臺灣之外,既是全臺將胚胎腦部神經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病患的第一人,也是全球首創幹細胞治療中風的再生醫學專家。
林院長聰慧敏睿,豁達容人,眼界寬闊、用心至深。他愛師父、尊敬師父,凡是有意願待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鄉親的同仁,在他眼裡都是最親近的兄弟姊妹。他因樂於栽培後進,也將這些對病人有相當助益的新進術式傳授給年輕醫師,包括鑰匙孔手術、腦血管繞道手術、巴金森腦晶片植入手術、腦中風及脊髓損傷的細胞治療、智慧機械手臂腦導航手術、中西醫精準醫療,達到能醒能走的目標。
林院長初到花蓮時,邀請放射腫瘤專家許文林醫師(現為院長室資深顧問)來到花蓮,並在副院長任內推動建立癌症醫學中心及社區醫學部,讓癌症病友不必遠赴他鄉治療,對東臺灣癌症醫學的品質與發展幫助很大。書中提到的王志鴻副院長,是臺灣東部第一位能施作心導管手術的心臟內科醫師,並整合心臟內外科團隊,創設二十四小時「救心小組」,如今更結合科技,大幅提升東臺灣急性心肌梗塞病患的搶救效率。
最難能可貴的,林院長是接受現代西方頂尖醫學訓練的醫師,對於傳統的中醫藥(漢方),是打從心底敬重接受,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門診一向很熱絡。他用心擘劃中西醫合療的藍圖,並延攬臨床實力雄厚的中醫師何宗融到花蓮任副院長。何副是國內少數部定教授的中醫博士,他從拳經走向經脈,巧施妙手,曾讓一位嚴重車禍的植物人甦醒過來。
林院長一向倡導「中西醫合療」,對於重症、難症病患,即便經過手術、化療、放療,他常常將病患轉介給中醫,請何副幫忙,甚至建議中醫愈早介入愈好。中醫施針或艾灸調理身體,成果有時比預期的還要好。「中西醫合療」,不僅是醫療上的融合,更是慈濟法門中「智慧與慈悲同行」的承諾。花蓮慈濟醫院創院至今,經各部門主管用心培育人才、擴充設備、提升技術,比起西部的醫學中心,毫不遜色。林院長除了引進高端設備,背後還有一支超強的研究團隊:由韓鴻志教授、邱紫文教授、馮清榮博士等所組成的「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感恩林院長將全球最前沿的基因療法技術帶到花蓮來,並與美國、德國頂尖的醫師共同研究。花蓮慈濟醫院雖在人稱「後山」的臺灣東部,一樣能與世界最先進的醫學同步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