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在三十歲生日當天,高國輝敲出單季第34轟!這正是締造中華職棒,單季最高全壘打新紀錄的偉大時刻。
改變台灣職棒史的一刻
時間進入八局下半,前四個打席無功而返,高國輝心知這是自己的最後一個打席;父親早上的一席話,瞬間在腦海中一閃而過。接著,思緒空前澄明,喧囂的觀眾席音量漸低;燈光也調暗了。在他眼中只剩下與獅隊中繼投手廖文揚的投打對決。球數一好一壞,第三顆球從正面直衝過來……。
「轟!」「外角偏高」在心中解讀這顆球的那一瞬間,身體已自動把球棒揮了出去,這顆時速一百四十三公里的外角速球被掃向左外野方向,很高、很遠……球迷和兩邊休息室的球員都坐不住了,全場不由自主地起立目送小白球飛越全壘打牆、直擊澄清湖球場左外野看台。這顆破紀錄的全壘打球,在觀眾席彈了兩三下才落地……。
時間倒回三小時前
讓我們想想,這樣的場景,曾在職業棒球史上出現過幾次?球季尾聲,一支無緣季後賽的球隊,在剩下的例行賽之前,外野入口仍聚集大量的球迷準備進場見證歷史,他們拿著手套、加油棒、漁網,整裝待發。
比賽進行中,轉播鏡頭不時帶到這些等待外野飛球襲來的球迷群,他們正等著那個人站上打擊區,當他的專屬出場音樂播送在球場時,外野球迷們抬臀起身、磨拳擦掌、屏息以待;只怕錯失全壘打球飛越大牆的那一瞬間。如果此時由上方鳥瞰這種特殊的移位方式,就好像一種有秩序的波浪舞—先暫且稱之為「貝瑞布陣」(Barry shift)吧。
上述的畫面,發生的地點不在美國舊金山、時間不是二○○七年、球場所在地不是舊金山巨人主場;球迷移位之所向,也不是右外野的麥考菲海灣;這裡是台灣,時間是二○一五年中華職棒的例行賽,地點是澄清湖球場左外野,他們迎接的打者並不是重砲手貝瑞‧ 龐茲(Barry Bonds),而是另一個貝瑞—Barry Kao高國輝。
是的,只有高國輝,可以讓澄清湖棒球場售票口擠滿人龍;並且在已經無關季後賽資格的補賽週,還讓球隊需要加開售票口,方便球迷購票入場。而上場打擊時,喧譁的球迷們嘎然靜默、凝神關注;當全場都覺得他必定會打出全壘打的時候,他心裡在想些什麼?
「我不習慣這麼安靜,你們可以發出多些聲音,太安靜了,真的讓人不習慣。」
在默默追逐歷史紀錄的過程裡,高國輝不只一次揮棒前這樣想。
難以抵達的里程碑
開賽當天是二○一五年九月二十六日,這是高國輝的三十歲生日。早上他接到父親高尚仁,從花蓮馬太鞍打來祝自己生日快樂的電話。雖然一直以來,不論是到現場或是守在電視機前,高家二老從不錯過孩子的任何一場比賽,所以這通電話其實沒必要打—因為慶生是其次;提醒他放鬆才是重點。但這一天,父親心中雪亮地想:兒子的單季全壘打數來到三十三支,早已追平名將布雷(Tilson Brito)的舊紀錄,打破紀錄的日子,應該就是今天了。
雖然早知道這一天即將到來,但在追平紀錄後的三場比賽,高國輝卻面臨十四個打席沒有任何一支全壘打的乾旱期。即使刻意想揮大棒,但總是難以擊中球心,而且出棒時拉到左半邊的時機過早,以致於多次無功而返。於是,想破紀錄的想法和全台球迷的期望,於焉形成千絲萬縷,纏繞在自己三十二盎司的楓木球棒上;在每次揮擊下,球棒重若千鈞。
時間回到八局下半。「刷!」揮棒落空,他有點懊惱地退出打擊區,一好球。他深吸一口氣,調整呼吸,再次踏上打擊區;那一瞬間,父親說過的話猶在耳際:
「都已經平紀錄了,還有什麼比這個難的?多打出來的都是你的,放手去打,不要多想。」
於是,當那顆球冉冉上昇,直到越過左外野全壘打牆時;這一個月來讓他喘不過氣的期待和壓力,這一刻回歸雲淡風輕。 在滿場球迷爆出的歡呼聲中,高國輝繞壘接受屬於他的榮耀時刻,此時腦中除了記得在經過三壘時,要跟指導教練施金典猜拳;腦海中也同時憶起父親從前酒過三巡的一番豪語:
「我家國輝,總有一天會比陳金鋒和彭政閔更厲害!」
從未順遂的棒球路
長期以來承擔著父親未竟的棒球夢,還有投射在身上的期望;今天高國輝用單季第三十四支全壘打完成了回應。三十而立之年,他將自己的姓名刻印在中華職棒的全壘打史上;這難以攻克的紀錄,即使陳金鋒和彭政閔在全盛時期,也未能達成。
但誰又知道,這位此刻在眾人眼中的偉大球員,小時候曾經棄棒從籃、自怨自艾?也曾撿球替補、棄投從打;為了追逐夢想,孤身在異地七年征戰;為了國家榮耀,扛起國際賽的千鈞重擔;爾後因為嚴重腿傷,險些徹底斷送職棒生涯。
但在那之後高國輝不再懷疑,重新站起身來;即便中職選秀首輪落榜、因傷半季報銷,但他面對眾人的質疑眼光,一步步地堅持走下去……所有悲喜交織的回憶,瞬時在他心中穿梭來去。這位球迷眼中光鮮亮麗的棒球情人,威震中職的全壘打王,在此刻榮光的背後,經歷多少艱難的選擇?而挫折、疑慮、人情冷暖,此刻點滴積聚在心頭。
傳奇的開始
他的人生走過無數個十字路口。在面臨每條交叉路時,都曾猶豫,而每次抉擇都有迷惘;但在每次選擇的路上,都堅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好;在每次轉換跑道成功的背後,更是付出了罕有人知的努力。這樣的人生不停追尋自我定位、詮釋最真實的自我、散發出最璀璨的光輝;這個故事,亦如同你我心中投射的夢想那般;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高國輝!
這次讓時間往回倒得久一點,讓你我來到這則傳奇的開始—也就是三十年前光復鄉的馬太鞍部落。在一個三十五坪大的三合院之中,幾個孩子正對著牆壁玩投打遊戲;他們的童年是用木棍揮擊報紙團揉製成的球,在庭院中無數次投打遊戲中度過。一聲聲「啪!」的清脆擊球聲,便是高國輝在花蓮原鄉從小到大成長過程中,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背景音樂……。
數位編輯整理:黃國軒,邱千瑜
Photo:何俊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