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伊斯蘭教叫拜聲迴盪千年,不只滋養信徒靈魂,也觸動每一個行過中東的旅人內心。阿拉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重要性足與東、西方文化並駕齊驅;背後蘊藏的許多精彩故事,更等待有心人去發掘。
無邊無際的沙漠和神祕難解的宗教信仰,是多數人對阿拉伯世界的刻板印象,但這只是表面。歷史悠久的阿拉伯文化,為何會以如今面貌存在?恐怖份子為何跟穆斯林畫上等號?難道這一切僅僅只是遵照阿拉的旨意?
三度在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求學與工作的鄭慧慈教授,用深入視角解讀阿拉伯世界和伊斯蘭社會習俗,包括阿拉伯人的飲食禮儀、齋戒月種種禁忌、阿拉伯人的愛情觀,以及迷人的市集文化等。這不是一板一眼的教科書,卻能釐清你對阿拉伯文化的想像、猜測與誤解。
空間對我而言已經超越「有限」的概念,
我將生命的旅程視為無限空間的組合,而不單純只是時間的延續;
每一個形體曾經存在的地點都昇華成記憶,
不僅隨著時間延伸為無限,更烙印在永恆的靈性裡。
我知道那是沙漠賜予我的珍貴禮物。——鄭慧慈
政大阿語系系主任鄭慧慈教授於中東的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求學與工作多年,對阿拉伯文化有深刻體會與理解。經由她的觀察,你將走進一個與想像中不一樣的中東世界;透過她留學時的生活故事與親身經歷,譬如碰到宗教警察時的機智應對、怎樣喝阿拉伯咖啡才正統,甚至是在貝都因人和阿拉伯人家作客該怎麼吃才不失禮,《阿拉伯奇想千年》將告訴你阿拉伯文化與伊斯蘭教的另一種面貌。
自序
1.難民天堂──約旦
2.約旦教育部的常客
3.戴頭巾的女孩
4.阿拉伯顏色魔法
5.麗娜母親的「瑪格露巴」
6.貝都因帳篷
7.死海呼喚
8.咖啡的祕密
9.齋月考驗
10.橄欖樹與愛情
11.阿拉伯書房二三事
12.利雅德夏天
13.面紗下的女權
14.與大自然共舞
15.「仁慈」的宗教警察
16.加薩殉士
17.岩頂清真寺的震撼
18.艾卜頓的日子
19.開羅市集
20.慷慨詩人巴巴亭
21.費瑟國王伊斯蘭研究中心
後記 走出沙漠
大學期間我全心探索阿拉伯語言和文化,它深似大海的內涵,讓我感受到四年的學習微乎其微。畢業後,我毅然決然負笈約旦,追尋每一個年輕人都期待擁抱的夢。
約旦是一個讓人終身難忘的古文明之地,境內處處是古蹟,有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納巴泰王國首都玫瑰城佩特拉和月亮谷、《聖經》及《古蘭經》裡的死海、耶穌受洗的約旦河、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辭世的尼波山、羅馬人建設的傑拉什城……踏在這塊土地上,思古幽情會油然而生,它彷彿對你訴說著人類數千年的歷史,有戰爭與和平,有悲歡離合,也有尊卑與榮辱,所有這些意義都會在你腦海閃過。回歸現實時你會恍然大悟,數千年的意義只是你眼前的遺蹟和大自然的景物。在約旦,你會藐視所有的地位和權勢,你寧願窩在沙漠帳篷裡,和貝都因人吃一頓能溫飽的曼薩弗(mansaf)羊抓飯。
約旦人民慷慨、熱情、純樸,人人行事隨興、大而化之,所到之處都充滿人情味。我三度旅居約旦,朋友有難民區的鄰居、沙漠裡的貝都因人、算命師、純真的女孩、學校的老師……我起伏的生活充滿挑戰,有歡樂,也有悲傷,但我將它全數囊括在性靈的喜悅裡。
沙烏地阿拉伯是我另一個牽念。對世人而言,它是謎一般的國度,人們不解其中的含藏,卻未曾撼動它的世界地位。這是一個經濟、政治、宗教實力雄厚,並兼具古文明的地方,蘊藏許多偉人的故事與千年古蹟,包括可以推溯到亞伯拉罕先知時期的麥加克爾白天房、推溯到穆罕默德時期的麥地那先知清真寺、三千多年的古城馬達因.沙立賀,還有名稱來自「祖母」一詞的吉達城(穆斯林相信人類的母親夏娃從天堂下放到人間時落腳在此,她的墳塚就在吉達市中心)。凡此都令人迷戀不已。
居住在沙烏地阿拉伯期間,我享受著當地經濟進步的果實,包括免費的教育、醫療與優渥的環境,讓我的身心靈得到最好的滋養。在這本書中,我試圖揭開伊斯蘭文明發源地的面紗,描述它的人民、環境與思想價值,以及我身在其間的真實生活點滴,或許能釐清世人對它的猜測與誤解。
我對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的情愫,不僅視它們為求知之地,更懷抱終身懸念的故鄉之情。從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向外延伸,無論北非、西北非、大敘利亞或是海灣各國,在這遼闊的阿拉伯國度裡,我曾佇立在無垠沙漠的星空下,在沙丘的陵線上,遙望貝都因人為迷途旅人點燃的燈火;我曾順著洗滌耶穌的約旦河水而下,漂浮在死海上,悠閒欣賞對岸巴勒斯坦放下戒心的「石頭孩子」;我曾踏過耶穌背負十字架前往受刑的蜿蜒小道,在哭牆縫裡塞進滿滿的祈禱,然後在岩頂清真寺裡,望著穆罕默德登霄的岩石,流下震撼的眼淚;我曾在馬哈福茲酷愛的「費薩維咖啡店」裡,品飲黃昏的阿拉伯咖啡;在巴林的烈日下,浪漫的尋找生命之樹……
無論我駐足何處,都能嗅到亙古泥土的芳香。在這塊土地上,我最珍貴的寶藏是伴隨我人格與學識成長的摯友和恩師,無論我曾經歷何種歡樂或痛苦,每一個發生在身上的小故事,我都妥善珍藏,有朝一日帶著它們返回人類的故鄉。
沙烏地阿拉伯紹德國王大學(King Saud University)阿拉伯語文學博士,是兩岸三地第一位在阿拉伯國家獲得阿拉伯語文學博士者。現任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教授兼主任。
三度到約旦與沙烏地阿拉伯求學與工作,擁有豐富的阿拉伯文化經驗。曾到英國劍橋大學擔任訪問學者(visiting scholar),並在巴拿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是巴拿馬大學第一位外籍榮譽客座教授,也是公共管理學院第一位來自亞洲的客座教授。
著有《阿拉伯文學史》(五南)、《伊拉克史:兩河流域的榮與辱》(三民書局)、《阿拉伯奇想千年》(遠見天下文化)等中文及阿拉伯文專書與論文。
2016/06/28
BLF07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部分彩色
9789864790296
256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