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每一個人都約略了解所謂的「發炎」是怎麼一回事,如我們被蚊蟲叮咬,皮膚出現的紅腫,慢性關節炎發作的疼痛皆是。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身體組織受到傷害,腫脹、疼痛,都是自然反應,也就是發炎的指標。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一個人都約略了解所謂的「發炎」是怎麼一回事,如我們被蚊蟲叮咬,皮膚出現的紅腫,慢性關節炎發作的疼痛皆是。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身體組織受到傷害,腫脹、疼痛,都是自然反應,也就是發炎的指標。
但發炎不一定總是不好的反應,也可能代表身體正在對抗有害的東西。不管是中和蚊蟲藉由叮咬注入體內的毒素,或是腳踝扭傷、避免移動,都有助於痊癒,因此發炎反應對我們的生存大有幫助。
然而,一旦發炎失控,問題就大了,就像每天小酌,有益健康,若是天天喝得酩酊大醉,等於是用酒精自殺。發炎也是。發炎應該是局部應急之道,如果時間拖長,或是沒完沒了,那就危險了。有幾百萬人正面臨這樣的威脅。
如果身體組織一直受到侵襲,發炎反應就不會停止,甚至會經由血液循環,擴及全身各處。幸好我們現在已可透過血液檢驗,偵測這種全身性的發炎現象。在發炎失控之時,細胞會受到多種化學物質的破壞,細胞的功能便會受損,甚至因此凋亡。發炎失控和多種疾病有關,如冠狀動脈疾病、癌症、糖尿病、阿茲海默症,以及其他種種慢性病。
我們不難理解,發炎失控如何造成關節炎這樣的病痛。目前,醫師常用ibuprofen(伊普;美國商品名「雅維」[Advil])或阿司匹靈等藥物來治療。這些藥就是打著「消炎藥」的名號上市的。如氣喘,就以抗組織胺來對抗這樣的發炎、過敏反應。
近日,已有愈來愈多的人了解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的主因)與發炎的關連性,或許比膽固醇過高來得大。這便可解釋為何阿司匹靈除了可以預防血栓形成,也能減少罹患心肌梗塞與中風的風險。
儘管已有一籮筐的科學文獻,證明發炎與腦部疾病脫不了關係,一般人還是很難理解,因此知道的人並不多。也許一個原因是,我們似乎很難把腦部病變想像成「腦部炎」。
畢竟,像多發性硬化症、癲癇、自閉症、阿茲海默症、憂鬱症這樣的腦部疾病,不像身體其他部位患病了會疼痛,腦部並無疼痛受體,因此我們無法察覺大腦發炎。只是減少發炎反應,似乎無助於腦部健康與功能的增進。
但我們已熟悉發炎與關節炎和氣喘等疾病的關係,過去十年在研究人員的努力之下,已為我們追緝到許多神經退化疾病的禍首。早在1990年代,神經學家已發現,使用像伊普或naproxen(那普洛先;美國商品名「Aleve」)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長達兩年以上者,可使罹患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減少40%以上。
還有研究顯示,罹患腦部退化疾病的病人,促使腦部發炎的細胞激素(cytokines)會明顯升高。
今天,拜最新腦部造影科技之賜,我們已可看到阿茲海默症病人腦部的細胞,如何促進細胞激素(發炎訊息的傳遞者)生成。因此,我們不得不用全新的眼光來看發炎。發炎不只會造成你的膝蓋和關節疼痛,也會使大腦退化。發炎在腦部的下游效應,就是啟動自由基生成的化學路徑。
慢性發炎的核心就是氧化壓力──簡言之,就是體內組織或細胞「生鏽」了。身體所有的組織,都會在氧化壓力之下逐漸毀壞或老化。這是生命正常的表現,在大自然中處處可見,包括身體把食物和氧氣轉化為卡路里(能量)的過程。然而,如果氧化壓力過大,發炎失控,就可能致命。雖然氧有氧氣的意思,但這裡的氧是指氧原子(O),而非氧分子或我們呼吸的氧氣(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