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如果你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食,以美味的脂肪和蛋白質取代,就可重新設定基因,回到剛出廠的狀態。
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你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食,以美味的脂肪和蛋白質取代,就可重新設定基因,回到剛出廠(即出生)的狀態。這樣的設定,將使你頭腦更清楚,而且更能燃燒脂肪。
你必須了解,如果你抽血檢驗,結果顯示膽固醇高,這樣的數值約有75%至80%,源於你體內製造的膽固醇,而非你吃下去的膽固醇。其實,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反而能減少你體內製造的膽固醇。
人體每天約製造兩千毫克膽固醇,是從飲食攝取的膽固醇量的好幾倍,表示我們身體非常需要它。而且,儘管身體可以製造這麼多膽固醇,我們還是必須從飲食中獲取,飲食所含的膽固醇更可以被身體全部吸收、利用。如果只靠身體製造膽固醇,對肝臟而言將會是莫大的負擔。
要是你就像很多人,盡可能避免吃下含膽固醇的食物呢?身體將發送饑餓的危機訊號,你的肝臟接收到這樣的訊號之後,就會分泌HMG-CoA還原酵素,以利用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製造膽固醇(這種酵素正是司他汀類藥物鎖定的目標)。如你所料,這形同火上加油:你一方面吃下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又減少膽固醇的攝取,迫使身體製造更多的膽固醇。
因此,只有多吃膽固醇、少吃碳水化合物,才能扼止這種失控的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膽固醇高的病人可以不靠藥物,享受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才能使膽固醇正常。
對冠狀動脈疾病而言,膽固醇充其量只是配角。光靠膽固醇難以預測心肌梗塞的風險。因心肌梗塞而住院治療的病人當中,有半數以上的膽固醇值在「正常」範圍。研究人員已證實,積極降低膽固醇無法減輕心肌梗塞的風險。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酗酒、缺乏有氧運動、過重和吃太多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一般醫師看到病人的膽固醇高達240mg/dl或更高,就會開給他們降血脂藥物。這種觀念和做法都是錯誤的。正如前面所述,膽固醇是人體生理運作最重要的化學物質,與大腦的健康息息相關。因此,要判斷一個人健康與否,最好的參考指標,應該是糖化血色素(HbA1c)的數值,而非膽固醇的高低。我們不能把高膽固醇當成是健康的重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