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孩子的未來,代表著這整個社會的未來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張彤華,天下文化資深編輯
研究所畢業那年,我進入一所年輕的小學展開一年的實習。那是一所因應都市計畫而興建的小學,校長更是以認真辦學聞名,我滿心以為那是一個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的所在,卻在實習結束後充滿疲憊感,決定放棄教職,甚至還興起未來要讓孩子在家自學的想法。
看了偉瑩老師的《教育,我相信你》,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當年實習時,校長一心想滿足家長的需求,而校內老師覺得教學專業不被尊重,家長則經常對老師指手畫腳,這不正是一種彼此不信任的氛圍嗎?無怪乎書中的許多段落,總讓我心有戚戚焉。
如果大人(家長和老師)相信孩子做為獨立的個體,有能力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如果大人之間相信彼此都是出於良善的動機,都是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校長和老師、老師和家長之間,能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如果社會上每一個人都相信教育的力量能為我們開創美好的未來,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空的支柱;如果政府的教育政策能贏得人民的信任,教育行政人員能貫徹正確的政策……
如果,這些「如果」都能成真,受惠的將不只是我們的下一代,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畢竟,孩子的未來,代表著這整個社會的未來。
偉瑩老師以兼具母親、教師、教育改革推動者的多元角色,寫下她在教育現場內外的所見所聞,透過她的視角,教育現場在我們眼中鮮明而立體了起來。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書裡看到某個部分的自己。無論你是那個在家裡或在學校受傷的孩子,你一定都跟我一樣,希望當年身邊有一位像偉瑩老師這樣的老師。又或者你曾跟我一樣,在教育實習現場感到徬徨而疑惑,那麼這本書裡將有你要的解答。若你是一位家長或老師,你更要打開這本書,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從教育獲致力量的機會。
孩子的未來會呈現什麼樣貌,是大人的責任。當每個大人願意開啟思考的可能,孩子就有機會擁有更寬廣的天空。唯有拿出大人的勇氣,相信教育的力量,才能讓改變為我們帶來希望。
《教育,我相信你》蘊含著偉瑩老師對這片土地永續的深切期盼,我相信這樣的期盼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期盼。打開書,如同點亮一盞燈,為我們照亮未來的路。相信教育,讓教育為我們創造未來。
【書籍資訊】
《教育,我相信你》
出版日期: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