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因此,比起追求利益,人類更不喜歡風險。展望理論讓我醍醐灌頂,開始問自己,還有哪些心態會影響理性決策?
圖片來源:Unsplash
決策不一定是理性的
一九四四年,約翰.馮諾曼(Johnvon Neumann)和奧斯卡.摩根斯騰(Oskar Morgenstern)提出預期效用理論(expectedutility theory),認為只有理性的人能夠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例如個人效用。
然而,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Tversky)一九七九年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theory)認為,決策不一定是理性選擇。
舉例來說,要賺超過兩千元才能彌補一千元的損失。因此,比起追求利益,人類更不喜歡風險。展望理論讓我醍醐灌頂,開始問自己,還有哪些心態會影響理性決策?我開始從自己身上找答案。
青少年時期,我看見一些沉迷電玩、翹課看電影或整天玩樂的同學,我問自己:
「為什麼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會毀掉自己的人生?」
「是他們的父母導致這些問題行為嗎?」
在麻省理工學院念博士班時,我看見麻省理工學院和傳統亞洲大學教學方式的差異,我問自己:
「為什麼麻省理工學院考的是課外知識,傳統亞洲大學卻只考課本?」
「為什麼麻省理工學院希望學生透過討論來解決問題,而傳統亞洲大學卻強調背起來就好?」
研究許多災難事件後,我問自己:
「不好的決策是怎麼導致這些災難?」
訪談過程中,我發現和意外事故相關的決策者似乎都是邏輯好、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我問自己:
「為什麼災難發生前,沒有人對這些決策提出質疑?」
「為什麼災難總是發生在一連串小成就之後?」
看著股市起伏,我問自己:
「為什麼股市會在緩慢成長到急遽走高之後崩盤?」
「為什麼發生無預期恐慌事件不久後,就會發生股災?」
「為什麼災難事件和股市崩盤總間隔兩到三個月?」
在四十年的工作生涯裡,即便讀了五千多本書,這些無解的問題讓我愈來愈困惑。直到二OO七年,我們才找到詳盡的答案,使10+1失效模型更完整。
我們調出所有案例的訪談紀錄,以及眾所周知的公開事件,花十年進行數據探勘,並開始採用人工智慧軟體來進行研究,我們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
一、個人不周全的思考過程或企業不健全的決策系統會直接導致決策錯誤。
二、不當的心態會大幅提升決策錯誤的機率。心態是一種思考模式,會因教養方式塑造出來,也會受到性格影響。基本上,不當心態的存在會導致決策者思慮不周,例如在決策過程中犯錯。
三、五種心態會導致失策錯誤機率上升,包括盲從(Blindtrust)、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不知道自己的無知(Out-of-sight/out-of-mind)、陷入舊思維(Sunkcostbias)、決策只有二選一(Two-optiontrap)。
四、四種心態會導致無決策錯誤的機率上升,包括自滿(Complacency)、懶惰(Laziness)、無知(Ignorance)和恐懼(Fear)。
五、危機當下的應變時間有限,因為情況不停變化,和沒有危機時相比,危機時的平均決策錯誤率提高約十倍之多,主因來自不當心態的放大效應。舉例來說,因為危機時有大量不確定性,大家多半會盲目信任權威領袖或組織,也會更相信來自權威領袖或組織的假資訊;因為危機時通常伴隨時間壓力,決策時想到的選項會比較少;此外危機時有太多未知,有些人會因為害怕犯錯而避免做決策。
六、當政治人物口號中的假資訊、政治組織的假新聞或假報導給予人們足夠的希望和恐懼,集體盲從的現象就可能發生。換句話說,成千上萬人會集體逼迫其他人相信假訊息。希特勒和納粹黨員杜撰未來的美好想像,並聲稱最優越的雅利安人種在過去受到迫害,就塑造出希望與恐懼的假故事。
九種不當的心態
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看到九種不當心態,像是:
一、我相信,因為我最好的朋友這樣說。(盲從)
二、雖然這是新工作,但我做得到。(過度自信)
三、我沒想到會這樣。(不知道自己的無知)
四、我要繼續努力,可是我的業績還是一直下降。(陷入舊思維)
五、給我兩個選項就好。(決策只有二選一)
六、我們很驕傲有這些成果,看看最近得了這麼多獎。(自滿)
七、我不想思考這個複雜的問題,反正時間會過去。(懶惰)
八、我不懂你為什麼要這麼緊張,這又沒什麼。(無知)
九、別把我拉下水,那會很沒面子。(恐懼)
這九種不當心態有五種和失策錯誤有關,四種和無決策錯誤有關。
【書籍資訊】
《零錯誤決策》
出版日期: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