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你與「什麼」有約?深受史蒂芬.柯維《與成功有約》的影響,知名企業講師謝文憲推薦閱讀《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找到使命與貢獻點,並選擇以「降載不停機」的向上心態,做為未來十五年的人生哲學與價值觀。
原文由 謝文憲的極憲人生 授權轉載

文/謝文憲,知識創業者
你與「什麼」有約
我這一輩的職場工作者,深受史蒂芬.柯維《與成功有約》的影響,本書的英文書名是「The 7 habits」,擁有七個好習慣,不僅可以獲得個人的成功,也能協助他人成功,進而不斷更新,複製成功的軌跡。
問題是,你想與「成功」有約嗎?空格裡的字,可以置換你想要的東西嗎?
金錢、家庭、地位、物質、娛樂、健康…等等。
回想二十多年前,接觸到本書時,我還在職場擔任業務經理的工作,個人的成功或許容易達成,協助他人成功談何容易?更別提不斷更新、持續成長。
多年過去,我來到50+,「退休」二字,早在我腦中不斷迴盪,我就在「停機」與「向上」二詞中,不斷尋找平衡點。
最後選擇以「降載不停機」的向上心態,做為我未來十五年的人生哲學與價值觀。
找到使命與貢獻點,絕對是關鍵。
改寫人生挫折
電影事業的挫折影響我很大,加上疫情紛擾、父親過世、癌症與大小病痛纏身,有段時間我也輾轉難眠,食不知味。
馬可吐溫:「為自己打氣的最好方法,就是先為別人打氣。」
我開始在個人奉獻上,採用利他思維,從「說出影響力同學會」將舞台留給更多優秀講者;籌劃「誰語爭鋒」電視節目,讓商業的選秀節目可以更平民化、普及化;主辦「說出影響力青年版」,讓更多年輕學子擁有更好的論述能力。
積極推動運動平權、運動外交;推廣基層棒球與女子拔河運動;組團至「無二會所」與海外,進行人生發明與探索;支持身障棒球運動;擔任無給職企業顧問,將所學奉獻給我認為值得奉獻的新創。
其實我的想法深受「以終為始、雙贏思維」的影響,在人生下半場「找到人生存在的理由。」
在尋找人生意義與使命的過程,回到「我是誰」?我擁有何種「專業能力」?那些是我的「槓桿」,可以輕易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何事擁有「完全自主」性,改變我想改變的事,而不須假手他人?
我探詢許久,寫下來我的人生使命,推動「演說能力普及化」、「運動平權與外交」兩個重要使命。
更重要的是,我不需要放棄我的專長:企業內訓、廣播、專欄、寫作,只需「降載」即可,在人生使命與身體健康的天平兩端,找到平衡點即可。
50+的此時,選擇漸強而非漸弱的人生,「漸強的不是身體的強度,而是心靈的強度。」
人生代表作
30歲時,我的人生代表作是「第24屆信義君子」與「第二屆金仲獎」雙料得主。
35歲時,我的人生代表作是「2004年度總裁獎」。
40歲時,我的人生代表作是「上不完的企訓,紅遍兩岸的授課人生」。
45歲時,我的人生代表作是《行動的力量》、《說出影響力》二書。
50歲時,我的人生代表作是《大大讀書》、「憲福育創」。
現在的我相信,無論處在哪個人生階段,我的人生代表作都還沒出現,仍有待發掘更多可能,秉持「向上心態」,讓終身保有熱情與夢想,幹勁與使命。
過去不等於未來,好好活著,保持向上心態,人生就有希望。
走過中年掙扎,攀登成功巔峰,下半場的人生是使命,不是事業,更非金錢。
我推薦:史蒂芬.柯維與辛希雅.柯維.海勒父女合著的《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
➢【書籍資訊】《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
Live Life in Crescendo: Your Most Important Work Is Always Ahead of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