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江振誠在《工作美學》寫道:「我沒有跨界,我是以一個客人的角度,創作這一切。我只是把每一個環節做到最好,即使站的角度不同了,也努力做好每一個角色。」

圖片來源:《工作美學》
吳愉萱/天下文化編輯
《時代》雜誌兩度讚譽為「印度洋上最偉大的廚師」,唯一橫跨米其林、世界50大最佳餐廳及世界百大主廚榜的華人名廚江振誠,從過去到現在,他的每一步都是在跨越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疆界。
這些年,他經常被問到這些問題:你怎麼「突破」目前的困境?你如何跳出框框,跨界思考?你如何拓展國際視野?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江振誠先反問了一句:「誰是阻礙你成長的人?」
視野怎麼培養?視野其實就是你的生活方式。RAW團隊平均年齡很年輕,來到餐廳的客人會發現,廚房裡每一位員工都很有自己的風格。大家可能沒想到,原來江振誠很在乎每一個員工的生活方式,因為他不相信一個對生活和美感沒有靈敏度的人,能夠做出好的創作。美學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訓練,除了必須將「欣賞」當成生活習慣,還要擁有美感的靈敏度,懂得什麼是美的事物,這些都是RAW重視的價值,更是建構工作美學不可忽視的要素。
除此之外,培養國際觀同樣是拓展視野的基本方法。「語言決定了你的觀看視角」,聽起來雖然有點老套,然而學習一個新的語言就等於打開一扇不同的窗,不再受限於翻譯,可以直接接觸另一個新世界。只要心夠強大,語言能力夠好,不管住在巴黎或台北,心靈都可以乘著語言的翅膀,擺脫地域的限制,自由翱翔。
所謂藝在日常,除了料理,江振誠也喜歡雕塑、捏陶、寫詩。很多人說他「跨界」,但他認為這些看似跨界的表象,其實只是心態的改變。跨界的意思好像把自己畫在一個框框裡,然後說:「我現在要跨界。」但這只是一種自我設限而已。人生本來就沒有界限,每件事情都是同一件事。
當你想到料理時,是只有看到盤子裡的那塊肉,還是連盤子以外的桌子、燈光,甚至整個餐廳都一起看進去?當客人走進RAW,看到的東西、聽到的音樂、聞到的味道,還有服務生提供的服務,這些難道不是用餐體驗的一部分?
從開始訂位、踏入餐廳到最後飽足而歸,對客人來說是一個完整的體驗;對江振誠來說也一樣,食物、氣氛、音樂、空間和服務,都是同一件事,沒有跨界。他在書中寫道:「我沒有跨界,我是以一個客人的角度,創作這一切。我只是把每一個環節做到最好,即使站的角度不同了,也努力做好每一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