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賴清德在《榮耀變革》推薦序中提到2025將臺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在智慧醫療領域,特別倚重臺中榮總陳適安院長的專業與經驗,做為臺灣智慧醫療的領頭羊,中榮的遠距照護中心,透過智慧醫療網絡與多個偏遠地區醫院建立合作關係,讓民眾能夠獲得更好的醫療照顧,真正落實醫療平權。
文/賴清德 中華民國總統
健康是基本人權,更是普世價值,不只涉及一個國家人民的福祉,更攸關全人類的生存發展。
尤其,2025 年臺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在提升國人平均餘命的同時,降低不健康年數,打造一個讓國人活得愈久、也活得愈健康的社會,一直是我從政以來念茲在茲的重要工作。
為了早日實現「健康臺灣」的目標,我特別在總統府成立「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其中,在智慧醫療領域,我特別倚重臺中榮總陳適安院長的專業與經驗,協助政府積極推動智慧醫療的發展。
在智慧醫療領域的卓越表現令人驚豔
近年來,中榮持續著力於智慧醫療領域的精益求精。2022 年,中榮成為臺灣第一家入選《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與調研機構 Statista 合作評選的「全球最佳智慧醫院」的醫療機構,排名全球前三百大;2024 年,更成為全國醫學中心裡,唯一一家進入百大的醫院。
2024 年 8 月,我到中榮參觀智慧病房、遠距醫療及戰情中心,和全自動智能檢驗室,對於中榮結合 AI、資通訊與自動化等科技,大幅提升醫療照顧效能,讓急診 24 小時滯留率趨近於零,並在全球護理人力短缺潮中,讓護理人員留任率超過 9 成,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陳適安院長就任以來,以卓識的遠見,大刀闊斧改革,不僅讓中榮規模愈來愈大、服務量能愈來愈多,而且讓中榮從臺灣精準預防醫學的先鋒,進一步成為臺灣智慧醫療的新標竿,真的讓人相當敬佩。
政府也非常重視醫療平權,為強化偏鄉醫療照護,我們啟動「健康臺灣深耕計畫」,投入經費支持各級醫療機構培育人才、發展智慧醫療,並借助智慧醫療之力,確保偏遠地區民眾也能得到相同的醫療服務,以達成「均衡臺灣」的目標。
成為落實醫療平權的助力
做為臺灣智慧醫療的領頭羊,中榮的遠距照護中心,透過智慧醫療網絡與多個偏遠地區醫院建立合作關係,讓民眾能夠獲得更好的醫療照顧,真正落實醫療平權。
看到中榮的變革與第一線醫護人員的付出,我心中有滿滿的感謝,也讓我深信,實現「健康臺灣」的目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