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小時候記憶力很棒,為何年紀漸增之後,記憶力好像衰退了,有些重要的事情常常會忘記?其實,遺忘有兩種神奇的功能……
凱瑞(Benedict Carey)是《紐約時報》屢獲新聞報導獎的記者,採訪科學與醫藥新聞的資歷超過二十五年。他跟你我一樣,一直有個困擾:小時候記憶力很棒,為什麼年紀漸增之後,記憶力好像衰退了,有些重要的事情常常會忘記?
凱瑞發現,大學裡面有一群研究「學習科學」的學者,專門探索各種因素對於記憶力的影響。這些科學家實地測試了一大堆能夠加深記憶力和學習力的技巧,發展出很管用的理論。然而,出了科學界,這些技巧大都不為人知。
舉個例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畢約克夫婦(Robert and Elizabeth Bjork)提出了「忘以致學」理論,他們說遺忘是為了學習,忘記其實是學習的好朋友。
怎麼說呢?遺忘,有兩種主要功能。第一是主動過濾的功能:遺忘可說是自然界最有智慧的垃圾郵件過濾器,遺忘是為了使大腦更專注,以便讓需要的訊息躍上心頭。想想看,如果腦袋不會遺忘,那會發生什麼後果?從小到大,所有經歷過的瑣事會不斷累積在腦海表面,終於使得你的腦海像一灘漂滿垃圾的死水。當你想搜出真正重要的資訊時,反而被過多的雜訊淹沒和干擾了。
遺忘的第二種功能,叫被動崩解。這就像肌力的鍛鍊,你今天提了很重的東西,手臂痠疼得要命,肌纖維好像在崩解一般,但是過幾天,休息夠了,肌力反而會變強。這給我們一個啟示:記憶力某種程度也類似肌力,需要鍛鍊。這就牽涉到記憶力有兩種強度,一種是存儲強度,另一種是提取強度。
事實上,每個人的記憶力存儲強度都很強大(我們的腦袋可以儲存三百萬齣電視劇,這容量遠超過記錄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分分秒秒所需要的資訊量),但是存儲強度就像兔子,速度飛快,一下子就鑽到腦海深處。所以常常不是你忘掉了,而是你找不著、想不起來。這時候,提取強度就很重要了,但它就像烏龜,爬得慢,又常縮起身子,需要你不時戳牠一下,牠才會把頭探出來,往前走幾步。
要想「記得牢,想得到,用得出來」是有方法的,凱瑞不僅研究了學院派的理論,也找到種種有效增進記憶力和理解力的實務技巧(也就是讓「烏龜」爬得快一點的技巧),最妙的是,還提到兩種「不用思考的學習」法,令人大開眼界。
摘自《記得牢,想得到,用得出來》
Photo:ohn Talbot,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