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穿布鞋的馬雲
優惠價
85
$323

穿布鞋的馬雲

阿里巴巴成功的27個關鍵時刻

書籍介紹

本書是迄今為止距離馬雲最近,唯一客觀、真實,完整還原馬雲22年創業史的作品。

《穿布鞋的馬雲》取得阿里巴巴獨家授權,全面收錄馬雲及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甚至是「雙十一光棍節」成功的關鍵紀錄。2014年9月於美國成功上市,市值高達2,3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團,究竟是如何辦到的?馬雲在背後扮演了怎樣的重要角色?

本書點出馬雲創業的27個關鍵時刻,包括令阿里巴巴這家公司成功,以及經營過程中出現的決策失誤。你不只可以從中理解一個企業從創始到邁向國際的過程中,究竟會遇到怎樣的困難,更能體會一個創業者必須具備的各項特質。 

出版緣起 馬雲帶給台灣社會的聯想__高希均
導讀 從馬雲身上學什麼?__李開復
序言 馬雲對我創業的決定影響最大__王利芬

關鍵時刻1
1992年,第一次創業:海博翻譯社
創業項目的選擇
創業新視角:創業專案的選擇無法規模化
      初次創業獲得的歷練
時代大視野:被忽略的開始

關鍵時刻2
1995年5月,成敗中國黃頁
找到創業方向
創業新視角:二次創業與網路相遇
      選擇來自運氣和對未來的堅信
      在別人的反對中仍然堅信
      得到使用者需要先用媒體啟蒙
      不了解資本的滋味導致創業失敗
時代大視野:敏銳的機會發現者

關鍵時刻3
1997年12月,外經貿商務資訊中心
選擇創業團隊
創業新視角:創業團隊理念相同至關重要
時代大視野:馬雲的學習時期

關鍵時刻4
1999年1月,湖畔花園創立阿里巴巴
建立清晰的願景
創業新視角:七年創業成就了阿里巴巴
      網路顛覆實體進出口貿易
時代大視野:建立願景,建立「神話」

關鍵時刻5
1999年,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
要有懂資本的人才
創業新視角:資本市場的人才是公司核心人才
時代大視野:最重要的合夥人,往後退一步的合夥人

關鍵時刻6
1999年10月,第一次融資:高盛
如何取捨融資
創業新視角:蔡崇信的加入為投資打下了基礎
      第一筆投資的重要性
時代大視野:陣容豪華的投資人

關鍵時刻7
2000年1月,軟銀孫正義投資阿里巴巴
理想的投資人
創業新視角:有錢時拿錢才容易
      蔡崇信的才能再次發揮巨大作用
時代大視野:又一個媒體「神話」

關鍵時刻8
2000年,首次危機,裁員
擴展規模時最容易犯錯
創業新視角:沒有盈利模式時有很多員工是危險的
      中國公司國際化步驟必須謹慎
時代大視野:泡沫的遺產,示弱的藝術

關鍵時刻9
2000年9月,西湖論劍,打造企業文化
造勢
創業新視角:小公司的行業大格局
      網路泡沫中合作取暖
      品牌和市場活動早於產品出現
時代大視野:武俠文化與借勢金庸

關鍵時刻10
2000年10月,中國供應商
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創業新視角:將網路觀念濃縮成可售賣的產品
      統一思想提振士氣同樣是基礎
時代大視野:如何靠賺錢贏得輿論

關鍵時刻11
2003年5月10日,再入湖畔花園做淘寶
阿里生態系統的開始
創業新視角:戰略選擇決定公司未來格局
      投資人帶來的不只是資金
      成熟的商業專案運作
時代大視野:淘寶,馬雲又講了一個好故事

關鍵時刻12
2003年至2006年,大戰eBay
找到一流的對手
創業新視角:商業智慧以一當十
時代大視野:戰勝eBay就是最好的市場行銷手段

關鍵時刻13
2003年,創支付寶
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創新
創業新視角:走中國特色的道路
      沒試過的人和事永遠不要說不可能
時代大視野:人們為什麼樂於談論支付寶

關鍵時刻14
2004年6月,網商大會
一定要有夢想
創業新視角:為電子商務的生態圈鳴鑼開道
時代大視野:造詞的藝術

關鍵時刻15
2005年,楊致遠和雅虎併入阿里巴巴
連續犯錯
創業新視角:最大投資額再次震驚國內外
      雅虎投資是禍是福?
時代大視野:開始名滿天下,謗亦隨之

關鍵時刻16
2006年,「贏在中國」任評委
「創業名嘴」誕生
創業新視角:能創業還能總結的企業家極少
時代大視野:贏在電視

關鍵時刻17
2007年11月,B2B上市
抓準時機
創業新視角:務實的商業模式
      創業者對上市時機的把握
時代大視野:成為符號,但也開始沉默

關鍵時刻18
2008年,做阿里雲
超前布局,擁抱變化
創業新視角:淘寶之後又一重要戰略選擇
      不懂技術的創業者要會判斷技術
時代大視野:技術雄心

關鍵時刻19
2009年,阿里造節,「雙十一」
C2B時代到來
創業新視角:市場需求決定了節日的狂歡指數
時代大視野:順勢造節

關鍵時刻20
2010年,支付寶內資化、VIE事件、拆支付寶
創業者面臨的暴風雨
創業新視角:在水中游泳的人都是很艱難的
時代大視野:無法遏制的負面輿論

關鍵時刻21
2010年,合夥人制度啟動一○二年價值文化
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心
創業新視角: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
時代大視野:隔空辯論

關鍵時刻22
2011年2月,誠信反腐
觸及底線
創業新視角:搶業務增長量與規範管理的平衡
時代大視野:透明化處理內部問題:「將傷口給別人看」

關鍵時刻23
2011年6月,淘寶一拆三,三拆七,七拆二十五
組織結構大變革
創業新視角:業務快速變化需要新組織結構支撐
時代大視野:了不起的拆分試驗

關鍵時刻24
2013年5月,布局物流,做「菜鳥」
對社會有敬畏之心
創業新視角: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布局
時代大視野:食言與圈地?

關鍵時刻25
2013年6月,餘額寶誕生
網路思維向傳統行業滲透
創業新視角:進入更為艱難的領域
時代大視野:餘額寶衝擊波

關鍵時刻26
2014年,IT到DT,阿里巴巴的移動戰略
面向新經濟體的布局
創業新視角:兩個視角看阿里巴巴的併購
時代大視野:馬雲恐懼了嗎?

關鍵時刻27
2014年9月,美國上市
感恩過去,敬畏未來
創業新視角:穿布鞋的馬雲
時代大視野:喧囂中上市

附錄:馬雲演講 與年輕人面對面
附錄:馬雲演講 改變自己就能改變世界__邱莉燕

馬雲帶給台灣社會的聯想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天下文化三十年來曾出版過很多大企業家的回憶錄或專著:如王永慶、吳舜文、張忠謀、郭台銘、鄭崇華、施振榮、張明正;但是沒有一位能像馬雲一樣,在這麼短的時間中構建了一個新商業模式,開創出這麼一個空前的商機,為自己創造了驚人的財富。

2014年12月15日他在台北做了一次三十分鐘的演講,立刻引起空前迴響。看了他的演講內容,我寫下這篇短文,刊於12月18日《聯合報》,做為這本書的「出版緣起」

台灣讀者透過大陸兩位作者王利芬和李翔深入的報導與分析,當會對這位當代傳奇人物有更清晰的了解。

—作者附識

 
馬雲的崛起是全球網路科技領域中另一個傳奇;只有在中國的環境中才能發生。那裡的市場大、消費者多,市場規則在摸索中;那位英語教師,能在淘汰最快的網路世界,變成英雄,是時代劇變以及商業模式混沌中的產物。他不怕犯錯,不怕失敗,也就不怕衝撞,不怕說假話,也不怕說真話。成敗與真假之中,他鴨子划水,時沉時浮。「我不是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

我不認識馬雲,就如我不認識巴菲特及賈伯斯。體驗一個人的雄心壯志可以來自個人的「接觸」;更可以來自理念的「接近」。就以他在12月15日台北的講話來看:他是一個很實在的人,怯於強調成功,樂於分享失敗,這是一個英語教師的踏實與謙卑。

他對年輕人的讚許、期望、信任,正如他的財富,也是空前的。中國首富的頭銜難以持久;對年輕人的讚許也要看年輕人是否爭氣。懂得金錢邊際效用遞減的人,還是無法體會想要變成首富的強烈欲望。他們覺得不是在追求財富本身,而是追求事業版圖及成就。當兩者得到時,財富自然就驟增。市場經濟的運作本來就是優勝劣敗。

馬雲在創業的路上累積了痛苦與騰飛的經驗,使他養成了一身是膽,敢說、敢做、敢放、敢變。在此刻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中,曾經一帆風順而不應變的創業家是難以生存的。

年輕人要記得,他說:「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練、挫折、教育才會變成自己的知識。」

只想不做的人,要記住:「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床走原來的路。」

當前台灣不少年輕人在黑暗中做夢,白天醒來,一切照舊。舊地圖當然找不到新路線;熟能生「巧」早就要被認定是熟能生「懶」、生「銹」。

「想到」就要動手,動手才有可能「做到」。那些企業主常常因為「沒想到」或「想不到」而被市場淘汰,是一個殘酷的結局,也是社會不留情的裁判。

我特別欣賞馬雲的這句話:「未來的經濟一定是利他主義的經濟,講究分享、透明、擔當。」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遠見》雜誌在越洋電話中專訪2013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羅伯.席勒(Robert Schiller)。這位專攻金融的耶魯大學教授指出:「一個優良的社會需要現代化的金融,但是擁有高薪及巨額財富的金融界人士也一定要回饋社會。」席勒教授提醒全球金融界的正就是:分享、透明、擔當。

對那些到世界各地開會的大企業家,我常留意他們在各處所做的公開承諾:

我要在這裡設立工廠、研發中心、實驗室⋯⋯發展什麼產品,投資多少億,創造多少工作機會。

我要成立基金會,幫助窮孩子受教育,年輕人創業,老年人安居⋯⋯

我的企業會善盡社會責任:員工待遇要好,產品要安全,不製造汙染,不剽竊別人的智慧財產權⋯⋯
 
如果有人耐心地來驗證他們的話,已經做到的實例是不多的。

馬雲所講的話來自商場上勾心鬥角與慘烈競爭的體驗。有謙卑中的堅持,有自負中的反省,既有才氣也有些江湖豪氣。他不再表露小聰明,是在展現大策略。這位杭州教師有才情,也有強烈的企圖心。

如果馬雲自己說的話都不能全做到,那麼誰能做到,誰就有機會超越馬雲。這也正是他強調透明及分享的可貴。

王利芬 作者

優米網創始人&CEO

中國中央電視台資深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2009年底,創辦北京優視米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2006年,創辦「贏在中國」,是迄今為止中國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創業節目。2007至2009年,馬雲連續三個賽季擔任12強、5強及總決賽的評審委員。2013年,擔任製作人、主持人,製作「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公益真人秀節目,馬雲再次擔任總決賽評審委員。


李翔 作者

記者、作家

擁有超過十年的商業報導經驗,長期跟訪阿里巴巴,曾數次採訪馬雲,被許多人視為馬雲最信任的記者。2004年,在《經濟觀察報》開始職業生涯。2011至2013年,擔任Esquire中文版主編。隨後重新回到商業報導領域,出任《財經天下》週刊主編。


2015/01/26

BCBG004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部分彩色

9789863206569

384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