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從各種有關神經迴路活化的實驗,就會發現,只要大腦中的報酬迴路活化,產生多巴胺,使人感到安心,人們就會感到愉悅、快樂。要讓神經迴路活化,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一個人的想法或態度。《進步一點點,人生就會不一樣》萬事存乎一心,快樂的關鍵其實是在自己。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 / 陳珮真,天下文化編輯部副主編
人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旅程,從嬰兒到老年,各種挫折和不如意一定會出現,如何挺過壓力和低潮,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課題。
在洪蘭老師2022的新書《進步一點點,人生就會不一樣》當中,再度以腦科學的觀點,為大家一一解析發生在周遭的種種事物。尤其自COVID-19爆發以來,轉眼兩年多,在這段日子裡,不僅日常生活受影響,對染疫的焦慮和恐懼令人壓力倍增,社交距離也傷害了人們之間的信任感,在這種內外交攻的社會氣氛下,該如何找回內在平靜,安放自己的心靈?
作者以大腦的特性來說明,從各種有關神經迴路活化的實驗,就會發現,只要大腦中的報酬迴路活化,產生多巴胺,使人感到安心,人們就會感到愉悅、快樂。要讓神經迴路活化,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一個人的想法或態度。
萬事存乎一心,快樂的關鍵其實是在自己,若能凡事感恩,觀念一改,人就比較容易擺脫負面思考。即使是一件簡單的小事,當你幫助別人、使別人快樂時,自己大腦中的報酬迴路也會活化,並湧出正向的多巴胺,使你自己也快樂起來。
全書歸納出「思辨」「學習」「正向」「素養」等四大面向,鼓勵大家遇到橫逆時,更需要提醒自己保持正向,並透過保持閱讀、學習和運動的好習慣,讓自己維持在良好的狀態。當你平常累積了基本功,一旦遇到外在環境的變動,內在有定見、不隨之起舞,就不會慌亂,更容易安度難關,繼續前進。
作者也特別以「勤精進」與大家共勉,她回憶父親一生的言教與身教,透過「生活儉樸」「勤於工作與學習」這些看似簡單的習慣,不但對身體有益,也能刺激大腦分泌正腎上腺素,進而起到預防阿茲海默症的作用。只要身體健康了,物質欲望降低了,身心靈的自由度自然就提高了。
人生的智慧,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抱持積極的心態,勤於用運動、閱讀來灌溉身心,自然會啟動大腦的正向迴圈。莫因善小而不為,日積月累下來,有一天你就會發現,不知不覺間,很多難關都安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