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從各種有關神經迴路活化的實驗,就會發現,只要大腦中的報酬迴路活化,產生多巴胺,使人感到安心,人們就會感到愉悅、快樂。要讓神經迴路活化,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一個人的想法或態度。《進步一點點,人生就會不一樣》萬事存乎一心,快樂的關鍵其實是在自己。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 / 陳珮真,天下文化編輯部副主編
人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旅程,從嬰兒到老年,各種挫折和不如意一定會出現,如何挺過壓力和低潮,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課題。
在洪蘭老師2022的新書《進步一點點,人生就會不一樣》當中,再度以腦科學的觀點,為大家一一解析發生在周遭的種種事物。尤其自COVID-19爆發以來,轉眼兩年多,在這段日子裡,不僅日常生活受影響,對染疫的焦慮和恐懼令人壓力倍增,社交距離也傷害了人們之間的信任感,在這種內外交攻的社會氣氛下,該如何找回內在平靜,安放自己的心靈?
作者以大腦的特性來說明,從各種有關神經迴路活化的實驗,就會發現,只要大腦中的報酬迴路活化,產生多巴胺,使人感到安心,人們就會感到愉悅、快樂。要讓神經迴路活化,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一個人的想法或態度。
萬事存乎一心,快樂的關鍵其實是在自己,若能凡事感恩,觀念一改,人就比較容易擺脫負面思考。即使是一件簡單的小事,當你幫助別人、使別人快樂時,自己大腦中的報酬迴路也會活化,並湧出正向的多巴胺,使你自己也快樂起來。
全書歸納出「思辨」「學習」「正向」「素養」等四大面向,鼓勵大家遇到橫逆時,更需要提醒自己保持正向,並透過保持閱讀、學習和運動的好習慣,讓自己維持在良好的狀態。當你平常累積了基本功,一旦遇到外在環境的變動,內在有定見、不隨之起舞,就不會慌亂,更容易安度難關,繼續前進。
作者也特別以「勤精進」與大家共勉,她回憶父親一生的言教與身教,透過「生活儉樸」「勤於工作與學習」這些看似簡單的習慣,不但對身體有益,也能刺激大腦分泌正腎上腺素,進而起到預防阿茲海默症的作用。只要身體健康了,物質欲望降低了,身心靈的自由度自然就提高了。
人生的智慧,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抱持積極的心態,勤於用運動、閱讀來灌溉身心,自然會啟動大腦的正向迴圈。莫因善小而不為,日積月累下來,有一天你就會發現,不知不覺間,很多難關都安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