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其他人總會對你該表現出什麼樣子有意見,但是如果你想要整合所有的想法,這些想法卻與你的信念與個人特質不一致,那麼你就會失去魅力。
圖片來源:Unsplash
要設計成功的文化,第一步就是做自己,但是這可不容易。
一九九三年,美國職業籃球協會(NBA)球員查爾斯.巴克利(Charles Barkley)說了廣為人知的一句話:「我不是任何人的榜樣。我會灌籃,不代表就要當你家小孩的榜樣。」很多人認為這種說法非常聰明,這也讓巴克利接下Nike的廣告宣傳影片。
在這支廣告大受歡迎後,一位記者詢問巴克利的隊友哈基姆.歐拉朱萬(Hakeem Olajuwon)是否也「不是任何人的榜樣」,但是歐拉朱萬回答:「我是大家的榜樣。」
歐拉朱萬解釋,巴克利在私底下與公開場合完全不同,為了維持雙面的人格,他的壓力非常大。巴克利常常要尋求管道釋放壓力,他並不覺得自己是美國職業籃球協會要他當的那種人,所以當他參加派對時,就會玩到極致。歐拉朱萬說他和巴克利相反,無論在公開場合或是私底下都是一樣的人,所以,他是大家的榜樣。
這次訪問揭露擔任領導人的關鍵:你必須做自己。其他人總會對你該表現出什麼樣子有意見,但是如果你想要整合所有的想法,這些想法卻與你的信念與個人特質不一致,那麼你就會失去魅力。
如果你嘗試要當另外一個人,不只會無法領導眾人,面對跟你看齊、想要迎頭趕上你的人,你還會感到相當羞愧。就本質上來說,巴克利的意思就是:「不要追隨我,就連『我』都不喜歡自己。」
在鎂光燈之下,管理者總會發現,要做自己非常難。舉例來說,有一位表現出色的同事史丹(Stan),第一次受到拔擢當上經理,所有同事也都很興奮。但是,史丹變成「史丹經理」,而且他莫名奇妙的變成一個混蛋。
因為他認為必須建立權威,所以他不再好好的對待同事,而是開始用權力壓迫同事。沒有人喜歡或尊敬史丹經理。
當「做自己」的議題往上升到執行長階層時,問題通常會變得更難以察覺。很多執行長會師法某位成功的領導人,但是,他們很有可能根本沒有把這套做法吸收內化,或是這套做法根本不適合他們的公司。舉例來說,某位執行長可能讀到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的「考績定去留」制度(rank and yank),這套做法將所有奇異員工排出名次,然後解雇考績吊車尾的人。
你看,威爾許多成功! 於是,這位執行長決定採行這套制度。但是,當他跟公司主管講的時候,其中一個人說:「但是,我們有一套要求超級高標準的聘雇流程,我們只會聘用業內最厲害的人才,所以即使是考績最差的一O%員工,都是很厲害的人。」執行長想了想:「也對,事實上設立聘雇流程的人是我。」
現在,這位執行長面臨窘境,即使他已經不相信採用新制度的想法,還是要繼續堅持已見嗎? 還是,他要冒著可能被說是腦袋不清楚的風險,反駁自己的想法? 這可不是雙贏的局面,而且一切都源自於他想要當傑克.威爾許。如果你沒有做自己,就連你都不會追隨身為執行長的你。
【書籍資訊】
《你的行為,決定你是誰:塑造企業文化最重要的事》
What You Do Is Who You AreHow to Create Your Business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