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退休後到處趴趴走,還能靜下心來好好作畫,過著「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生活,覺得踏實多了。
退休要趁早,才能全台趴趴走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來畫剝皮寮
台北剝皮寮日治時期稱「北皮藔街」,如今或討其吉利曰:「福皮寮」;剝皮者,一說原是剝獸皮製成皮革的所在,另一說則為清領時期,福州運來的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
從前我住在台北,偶爾經過全台最大的老松國小就會遇見剝皮寮,本來是陰暗有如貧民窟,乍聞「剝皮」更是毛骨悚然,以為是血汗工廠的所在。我聽聞艋舺有錢人自古以來的活動在如今的迪化街,而剝皮寮則是一般基層人民的生活區域。二○○九年逐步修復,終於重見天日,電影「艋舺」又在這裡開拍,現在鬧熱滾滾,成為年輕人「遊廓」的最愛。
剝皮若是剝人皮,則全台莫不是政客與奸商的剝皮樂園,好在始自日治時期因規劃為老松國小預定地而禁止增建,才沒被剷平改建大樓,意外留下一頁台灣建築史。現在的剝皮寮,尤其是南面的廣州街,從清朝的閩南街屋到日治中期、末期,市街改正計畫後的庶民建築排成一列,係不可多得的鄉土教學活博物館。
然而,我在描繪剝皮寮建築街區時,除了中規中矩的照順序排成一列,也來個自由排列的創作。我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態度,也怪不得建築博士念了五年,一事無成,但想讀書不求甚解,年過半百也才能不拘泥於既定的形式吧?
郝龍斌當台北市長時有心要重建艋舺的歷史風華,有位媒體名嘴居然倡議改建成郝的家鄉蘇州建築風格,黑瓦白牆是不錯看啦,只是不知蘇州究係和台灣有何歷史淵源?
不過這畫剝皮寮,工程浩大,得一間間的仔細畫過去,很傷眼力,然而能靜下心來好好作畫,過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生活,反而覺得踏實多了。
可怪也乎,如今還三不五時有人找我去當名嘴,這所謂名嘴要有本事上窮碧落下黃泉,還得會網搜,東湊西拼講出一番似是而非的道理來。有人來約我上電視,我總是委婉的說,從前電視台總監我都不想幹了,如何又能「屈就」名嘴,更何況才疏學淺,也不知道外星人住哪裡?又怎敢上電視去唬弄眾生啊?
特別製作我如何繪出剝皮寮的製作過程影片來分享。
(摘自《樂暢人生報告書:魚夫全台趴趴走》,天下文化出版)
魚夫,雙子座,不愛墨守成規,曾經擔任報社主筆,畫漫畫,又是電台主持人、董事長,電視台總監、動畫公司老闆等等,現任弘光大學特聘教授。年過半百之後,決定不再塞在人生的車陣裡,走一步算一步,決意繞道而行,樂暢人生慢活去,這才看見彩繪的世界,於是畫出來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