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那房間、那張床,景物依舊;那床單、那枕頭,放肆鋪陳,卻怎麼感覺是那樣孤單的、空幻的癱在我的凝視中。
圖片來源:unsplash
離巢
兒子結婚,籌備良久,一直紛擾又興奮著。最難是賓客名單,疫情嚴峻,冠狀病毒侵蝕著冠蓋雲集,最後就乾脆少數至親隆重低調著辦了,人寥情深。
婚禮後欣慰又疲憊的回家,了卻一樁心事,心頭一鬆;但開了門,才突然認知到,兒子離家了,他有了新家,再也不會回來睡了,又心頭一緊。
那房間、那張床,景物依舊;那床單、那枕頭,放肆鋪陳,卻怎麼感覺是那樣孤單的、空幻的癱在我的凝視中。看到兒子最後一個姿勢碾壓過的皺摺,那樣委屈無助、怯懦卑下的隱藏在陰暗裡,彷彿知道主子不在要謹小慎微,而我可能再也看不到他賴在床上的樣子了。
那從身上蹦出的好小一隻變好大一隻,就這樣的離開了。那屬於年輕男孩,陽光濁混的特殊氣息將漸漸消散,消散到愈來愈清新,清新到愈來愈陌生,陌生到愈來愈惶惑,惶惑到愈來愈驚心。氣息飄散了,人也離散了。
我回憶、我用力呼吸,怎麼就像在荒原上,清新卻少了熟悉的氣息,清新卻如此遙遠陌生。然後在搖頭中點頭,在否認中承認,這次他不是要值班,他不是去旅行,他不是忘了回家,他可能真的是不會再回來睡了!
剛出生就備好了床,還可以輕輕的搖,他在床上蹭著腳討奶瓶,晶亮的眼睛對上了就咧著嘴呵呵笑;然後他會站在床上搖搖晃晃的討抱;一直有張自己的床,從弓蜷著,到開大字型,那是他的家中家,他最安逸的地方。無論趴著看書、躺著打電動、賴床叫不醒、光著上身裸睡、流了一枕頭口水,總適時換上乾淨的床單枕套,讓他們睡得香香的、暖暖的,包裹著父母無盡的愛。
他待在家裡,你會怕,編著理由趕他出去,男大當婚,老待在家裡,成何體統;他交了朋友,你慶幸,總有了眉目,免得眼皮下煩人,總等得到那天清靜;他真結婚了,上臺致詞,還郎才女貌、白頭偕老的謅著;回家了,開了門,才認知,那兒子養了這麼久,就鴨仔煮熟的飛了。
就算心還在吧,人就飛了,他再也不會回來睡了。突然心沉甸甸的,又輕飄飄的,就是沒按在原位上,就像那床單枕頭,沒了主。
親愛的兒子,你們都長大了,各奔東西,剎那間跑光。爸爸欣慰雀躍也寂寞愁悵,時光給了我快樂也帶走快樂,我蒙然的尋覓呼喚,知道你們在振翅翱翔,建立了自己的家,也正展現能力貢獻社會,那是我的期待,卻伴著輕輕的嘆息!
【書籍資訊】
《醫中有情: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的行醫筆記》
出版日期: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