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黃斑部病變有救嗎?除了近視與老花外,黃斑部病變可能是你更應該關注的隱憂!台大眼科名醫楊中美在新書《好眼力》中深入解析黃斑部病變的發病原因及其自我檢測方法,幫助你更早發現問題...
視網膜最重要的視覺中心就是黃斑部,此處常見的病變有黃斑部裂孔、黃斑部前增生膜等,與不正常的玻璃體、視網膜界面有關。但一般人最常聽到的應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此病發生原因到底為何?
原來黃斑部是人體內具有最高氧化壓力的部位,因為感光細胞十分密集,代謝非常旺盛,傳輸系統也很暢旺,需要耗費人體許多能量,所以氧化壓力最高。也因此,黃斑部很容易產生細胞氧化後的「過氧化物」,這些物質對人體有害,必須隨時清除。當這些過氧化物清除得不夠快、累積過多時,就會傷害黃斑部,視力當然也連帶受影響,通常會有視物扭曲變形、視力模糊等症狀。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正確的名稱是「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並非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確實是隨著年齡愈大,愈容易發生,因為上了年紀,黃斑部清除過氧化物的速度會變慢。
除了年齡,抽菸也是危險因子之一,因為抽菸也會增加過氧化物的累積。此外,有高血壓、帶有某些基因者,也比較容易出現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年輕人罹患此病變通常與基因關係較大,目前已在研發針對基因調節的藥物。
▍自我檢測:你有黃斑部病變嗎?
只要是黃斑部病變,都會出現症狀。黃斑部是視覺最重要的部位,一個人有正常的視力,除了視覺傳導功能正常,最重要的關鍵在於黃斑部底層的感光細胞,尤其是錐狀細胞要正常。黃斑部是錐狀細胞最密集的地方,一旦黃斑部受損,中心視力就會模糊,或出現黑影、視野缺損、中心暗點等,注視線條時會發現線條扭曲,不管是直線或橫線都會看成歪斜的,眼前物體可能會放大或縮小,顏色也可能會改變。
使用阿姆斯勒方格紙,是自我檢測是否有黃斑部病變最簡單的方式。若畫面模糊、線條扭曲,或視線出現固定不動的暗點,應盡速至眼科檢查。
使用方式:
1.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處,光線要清晰平均。
2. 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
3. 將一眼遮住,另一眼凝視方格表中心的黑點,再交替測試。
▍黃斑部乾性與濕性病變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分成乾性及濕性,兩者嚴重程度與治療方式均不相同。乾性病變的主要特徵為:眼底檢查時可在黃斑部看到一些黃色的隱節(Drusen),此為代謝物的堆積。當隱節形成時,病人雖會感覺視力變差,但影響還不大,所以只需定期追蹤。若病情進展到隱節萎縮,各單獨病變融合形成一塊較大範圍的萎縮性斑塊時,對視力影響就很明顯了。
當乾性黃斑部病變持續惡化,隱節下方可能會有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從脈絡膜長向視網膜,此時就轉成較嚴重的濕性病變了。這些新生血管通常有一些特徵,例如會形成樹枝狀或球狀,血管的通透性比正常血管更高,故容易滲液、出血,因而稱為濕性。
視網膜下出血,通常代表出血處下方有新生血管從脈絡膜長出,即脈絡膜新生血管。這些不正常血管伴隨纖維組織、出血、滲出物,逐漸形成塊狀結痂組織,上方的感光細胞會遭嚴重損傷,對視力傷害很大。
濕性黃斑部病變是不可逆的變化,是老年人視力減退的最重要原因,甚至有失明之虞,所以千萬不能輕忽。
有些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的情況介於乾性與濕性之間,也就是色素層出現積液,但並未長出新生血管,此時只有積液,沒有出血。若在發展過程中並無新生血管生成,則原本被頂高的視網膜之後多半又會變平,形成界線明顯、類似各區域地圖形狀的萎縮斑塊,也會影響視力。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濕性黃斑部病變可打針治療
過去因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無法治療,許多病人只能逐漸走向失明一途,幸而目前針對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於眼球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壓抑新生血管增生,大大減少致盲機率。
藥物注射通常是在開刀房進行,必須經過嚴謹的消毒程序,以避免感染。在病人點眼麻藥下,醫師使用極細的針頭,從睫狀體處下針,避開視網膜及水晶體,將藥物注入玻璃體腔,過程很快也很安全。
打針可以讓新生血管萎縮,積液吸收,視力就能改善。不過,藥效僅能維持一段時間,1 至 2 個月後新生血管可能再活化,視力又可能開始模糊,往往需重複施打。
打針頻率會視病人情況調整,以減少打針次數且能維持一定效果為原則,但每個病人的反應有好有壞,因此施打頻率不同。有的人經過數次注射,一段時間後病情穩定,只要持續追蹤,若半年、1 年後復發,再追加治療即可。此種抗血管增生因子的針劑健保有給付,最多可打到 14 針,超過則需自費。
高度近視者也會有新生血管的問題,但這類型的病人通常注射較少次數的藥物,即可讓新生血管長期萎縮,同一位置新生血管再生的機率較低,大多數毋須多次重複施打。
謹以一詩表達治療效果:
黑雲翻墨蔽青山,雜枝亂葉犯黃斑。
輕針妙劑除灰幕,雨停霧散現藍天。
▍該不該補充葉黃素?
既然黃斑部這麼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養呢?黃斑部含有許多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等黃色素,所以呈現黃色,也因此得名。其功能除了可以過濾掉有害感光細胞的藍光以外,也可以很快把代謝物帶走。
美國曾有研究發現,當黃斑部已有隱節形成時(即乾性階段),補充抗氧化物質(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E、葉黃素、玉米黃素等),有助於阻止黃斑部病變從乾性轉成濕性,減少比率約為25%。雖然數據看起來不是很高,但統計上是有意義的,且占人口比例也很大。研究結果一經發布,各家保健食品廠商紛紛推出葉黃素產品,這也是如今葉黃素補充品大行其道的原因,許多民眾對於葉黃素有助於保養眼睛的印象也根深柢固。
不過,回歸到原始研究來看,其實當初的研究對象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病患,研究結果也只顯示葉黃素對於避免黃斑部病變從乾性轉成濕性有所助益,至於葉黃素是否有黃斑部以外的護眼功效,並無研究佐證。
因此,無需太神化葉黃素,若真想補充,較建議的時機是:有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時,或是一眼已經有濕性病變,可以服用葉黃素來減低另一眼產生濕性病變的機率。
市售葉黃素產品相當多,成分也十分複雜,選擇成分與當初研究一致的產品,較有實證根據。該研究的配方為:葉黃素10毫克、玉米黃素2毫克,比例為5比1;其他成分還包括:維生素C 400毫克、維生素E 268毫克(400 IU)、銅2毫克、鋅80毫克。因在研究中並未限制研究對象服用綜合維生素,因此患者也可以考慮日常服用綜合維生素,以期強化身體機能。
其實不一定要購買營養補充品,許多飲食也富含葉黃素,例如深綠色蔬菜(甘藍、菠菜、綠花椰菜、香菜、南瓜、豌豆等)、深海魚類。胡蘿蔔則含有葉黃素的近親——β胡蘿蔔素(carotene),枸杞則含有玉米黃素。
除了從飲食下手,如果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也會影響黃斑部的健康,所以有三高要積極控制,有抽菸習慣者更要戒菸,才能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