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葉黃素、眼球運動、抗藍光裝置真的有效嗎?長時間盯螢幕、錯誤用眼習慣又會帶來哪些風險?台大眼科名醫楊中美在《好眼力》中帶你破解常見眼睛健康迷思,帶你了解科學實證,幫助你用正確的方法維護視力,避免眼部問題影響生活。
▍天天吃葉黃素,能保養眼睛?
過去有些研究顯示,葉黃素對視網膜黃斑部的健康有幫助,但這些研究的對象是年紀較大、可能出現老年性黃斑部退化的人。研究顯示,適當補充葉黃素可減少該族群罹患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有效性約 20% 到 25%。至於葉黃素對於防範其他眼部疾病有無好處,並未得到研究支持。
由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好發於中老年人,建議 50 歲以上的民眾至少要檢查一次視網膜,了解黃斑部的健康情況。
其實葉黃素可藉由多攝取深綠色蔬菜、甘藍菜、花椰菜、堅果類等飲食而來,若想額外補充葉黃素保養眼睛也無妨,但年輕人不一定需要額外補充葉黃素。
▍天天做眼球運動,可訓練眼力?
眼球運動對於訓練眼力應該沒有幫助,倒是做眼球運動時,需要中斷手邊正在做的事,等於讓眼球適時休息一下,可緩解眼睛的疲勞。
讓眼球上下左右適度動一動,不要太過用力應無壞處。或可於眼睛周圍做輕度按摩,增進血液循環,亦可促進眼瞼皮脂腺的代謝健康,降低發炎可能,但切勿直接壓迫眼睛。
如果眼球運動過於劇烈,例如過度拉扯眼睛肌肉,反而會有負面影響,例如眼壓升高,若本身又有青光眼,恐加重病情。按壓眼球太用力則會造成眼球受傷,可能產生視網膜裂孔,深度近視患者可能產生黃斑部出血,影響中心視力。
有過敏體質的人經常因眼睛癢用力揉眼睛,某些異位性皮膚病患,眼睛結構比較脆弱,長期下來也可能產生視網膜裂孔,角膜破皮。錐狀角膜患者則會增加疾病惡化的風險。
接受中醫針灸時也要非常小心,我曾見、媒體也曾報導,病人於眼睛周圍針灸,針不慎戳進眼球內,造成視網膜裂孔、出血,甚至視網膜剝離。由於眼睛十分脆弱,為保險起見,最好不要在眼睛周圍、尤其是眼窩處針灸。
▍藍光會傷害眼睛,但加上抗藍光裝置就沒關係?
實驗證明藍光會傷害視網膜,但條件是高強度、連續數日的照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使用手機即便不使用抗藍光裝置,也不至於傷害眼睛。
重點是,長時間近距離盯著手機或電腦看,有近視加深的風險,而且可能出現「 視覺顯示終端機症候群 」(Visual Display Terminal Syndrome,簡稱 VDT 症候群)的身心疾病,造成疲勞、乾眼、複視等症狀。與其加裝抗藍光裝置,不如戒除長時間使用手機的習慣。但原本就有黃斑部病變或視網膜病變的患者,藍光傷害的臨界值較低,減少藍光照射仍有其必要。
均衡的營養、適當的睡眠、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補充維生素等,比起加裝抗藍光裝置更能有效保護眼睛。
▍閱讀紙書或電子書,字體愈大愈好、螢幕愈亮愈好?
字體並非愈大愈好,因為字太大,閱讀花費的時間會更久,眼睛需要經常移動換行閱讀,才能把整篇文章讀完,更為吃力。所以字體不能過大,適度即可。
光線過亮也不好,因為強光下瞳孔會縮小,睫狀肌需要持續用力,視網膜也會承受較大的負擔,所以亮度應適中。
若電腦螢幕很亮,四周環境很暗,光線對比過強也不好,因為眼睛只要從亮處移動到暗處,瞳孔就得隨時調節大小,會十分費力,容易疲勞。
▍長針眼,可以用熱敷治療?
針眼是因皮脂腺堵塞,引起內部發炎反應所致。初期可使用熱毛巾或熱敷眼罩,針對針眼部位熱敷,幫助阻塞的腺體暢通,促進血液循環,將發炎物質代謝掉。
但患部若有紅腫熱痛的現象,進展為蜂窩性組織炎,就不該再熱敷。當針眼部位發炎嚴重化膿時,應盡速就醫,由醫師利用消毒過的器械將膿引流,並搭配使用抗生素治療。
▍視力檢查如果在標準範圍內,代表眼睛沒問題?
視力檢查落在 0.9 到 1.0,通常視力正常,但不代表眼睛沒有其他問題。
例如有遠視的人,靠著眼睛的調節力量,還是可以看得清楚,但較一般人更容易有老花眼。早中期的青光眼患者,甚至部分晚期患者,視力檢查可能落在正常範圍。斜視患者的視力檢查結果,也可能是正常的。
視力表無法檢查出視網膜是否退化,或眼球有沒有其他問題,頂多可得知角膜、水晶體、黃斑部應該沒有嚴重問題。
不同年齡的視力標準也不太一樣。3、4 歲的孩子能夠看到 0.5、0.6 就算正常,因為小孩一方面看久了不專心,二方面視力還沒有發育成熟。但是到了 7 歲以上,應該都可以看到 0.9、1.0,這時視力若無法達到標準,或是立體感有問題,就要注意是否有屈光不正、散光、斜弱視或眼睛結構的問題。
▍每天用生理食鹽水「 洗 」眼睛,對眼睛比較好?
如果眼睛沒有特殊情況,並不需要這樣清潔。因為正常情況下,眼睛分泌的淚水中含有抗體,可以保護眼睛。經常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眼睛,反而會把正常的抗體沖走。
▍眼皮跳,代表有大事要發生?
這個說法並沒有醫學上的根據。眼皮由神經支配眼輪匝肌而開闔,之所以會跳動,通常是眼肌或神經受刺激造成,可能與睡眠不足、熬夜、用眼過度、壓力大,或局部電解質不平衡等相關,但多半找不到確切誘發原因。若眼皮跳動持續太久仍未改善,建議到神經科檢查,了解有無周邊神經的問題,這可能是一個徵兆。
■ 更多迷思解答歡迎詳見《好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