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人類表現出恐懼的種種方式。我們注意到有幾種表現形式特別具有破壞力。
沒有什麼比「膽小鬼」文化更糟的了。
我們經營劇場這麼多年來,在選角過程中,已看過一大堆因恐懼而招致錯誤與失策的例子。
每一年,數以百計的演員走上舞台,為了爭取演出機會在製作人、導演和老師面前演出約十五分鐘。毫無疑問的,這是令人焦慮的時刻。
最厲害的即興演員會想辦法拋開自己的恐懼。他們的表演讓人感覺既輕鬆又自在;他們做出聰明的抉擇,關照戲裡的對手演員,並讓自己獨特的幽默感在舞台上充分展現。
根據我們的經驗,這樣的人大約有10%。至於其餘90%的人,則為我們提供生動的展示,讓我們看到人類表現出恐懼的種種方式。我們注意到有幾種表現形式特別具有破壞力。
1.愈害怕的人,愈愛問問題
我們並不是要建議你不應該好奇,或是更糟的,假設自己知道所有答案。但你應該在對話中和你的工作搭檔一起創作的,當你問個不停時,等於把責任推給對方,讓他自己去提供內容。
陷入恐懼的人會不自主的一直問問題,因為他們太害怕了,也太在乎自己,以致無法讓自己冒險或承擔責任。以下是行銷會議時,可能發生的情形︰
好的行銷人員:各位,我們針對年齡層在二十五到三十五歲、生活在都會區的男性上班族,推出了一款新的手工精釀啤酒。
很明確的開場白,在腦力激盪前說出產品的名稱和它的客源。
恐懼的行銷人員:好吧,誰會真的想買那種啤酒?
好的行銷人員已設定好客源。恐懼的行銷人員問這個問題,削弱了檯面上訊息的有效性。
好的行銷人員:人口結構相當具體,就是住在城市裡的年輕人。但你說得對,我們不需要在腦力激盪一開始,就把我們銷售產品的創意理念歸類。在這個時候,任何構想都是好構想。
好的行銷人員恢復了會議秩序,並沒有質疑恐懼的行銷人員的消極,而且什麼樣的構想都可以提出來。
恐懼的行銷人員:真的嗎?我只想聽真的能賺錢的構想。
這麼一來,所有開誠布公的創意管道都被關閉了。恐懼的人往往會用問題來隱藏自己的創意不足。
有些情境與時間點是可以問問題的,你需要知道細節,才能做更好的交流,但一旦大家都知道這些細節了,就是團隊要變得更有創意的時候。這個時候,問題正是創意的殺手。
2.愈害怕的人,聲量愈大
人們顯露自己的恐懼及阻撓共同創作的另一種方式,就是讓自己的聲音大過其他人,或是透過互動方式來嚇阻他們,直到他們只能乖乖聽命行事。
我們已見過許多以蠻力來領導的例子。
一篇發表在《應用心理學期刊》的研究,凸顯了對大喊大叫習以為常的激進工作環境引發的問題。研究人員發現,老闆的言語攻擊會傷害員工的記憶能力,讓他們難以理解工作指示。
此外,不友善、具侵略性的客戶投訴,也會讓客服人員比較難記住他們接獲的投訴性質。
以音量來管理的間接損害,很明顯且很持久,不管什麼樣的合作都會破局。
如果你跟這樣的人打交道,在你有機會努力解決問題的根源之前,你需要了解這種行為的原動力。大喊大叫、霸道的人,通常他們的行為都是出於恐懼與不安全感。
改變他們行為的唯一方法是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到安全、有保障。很多即興元素,例如「對,而且」、「丟與接」、聆聽等等,都可達到這個目標。
3愈害怕的人,愈模稜兩可
恐懼還有另一種症狀,就是按「冰」不動,避免採取立場、做出聲明或發表意見之類的事情。心存恐懼的人總是模稜兩可:
「我不知道。」
「可能是,但我不確定。」
「如果你這麼說的話。」
「大概吧。」
模稜兩可是一種拖延戰術,當你太害怕,以致不敢跳進未知的領域時,就會這樣。不幸的是,對於該做決策、卻缺乏信心去行動的人來說,模稜兩可實在是很普遍的避難所。但在商業中,不做決策有可能比做錯決策還要糟糕,建立信心的祕訣,就是練習。
即興訓練重點之一,就是要教你克服恐懼︰把注意力從自己的身上移開,並減少你對自己的批判。當我們專注當下,自我意識或神經緊張就沒有存在的餘地,所有精力都會集中在你進行的任務上。
正如芝加哥「恐慌/焦慮恢復中心」(PARC)主任與心理治療師菲費爾博士(Dr. Mark Pfeffer)說的:「每一次當你學會不害怕,你的大腦就會跟著改變。即興訓練就是讓神經路徑改變的最快方式。」
摘自《即興力》
數位編輯整理:張奕芬,陳子揚
Photo:Antoine K,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