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馬玉山是標準大時代底下的小人物。戰爭的洗禮迫使他提早成熟、獨立,但他從不曾絕望喪志,他說:「痛苦都是日後更上層樓的養分。」
出生於1936年的山東,在那戰亂年代裡,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是標準大時代底下的小人物。他6歲那年,祖父自覺大限將至,不忍將父母雙亡的他留在世上受苦,決定帶他自盡;那晚祖父過世,馬玉山的脖子則留下一條大時代的傷痕。戰爭的洗禮迫使他提早成熟、獨立,但他從不曾絕望喪志,他說:「痛苦都是日後更上層樓的養分。」
「我們小時候覺得好奇,他脖子那條淡淡的痕跡打哪兒來的?」馬玉山的女兒馬銘嬭說,他總是模糊以對,或說胎記、或說開刀痕跡,但總帶著略略落寞的表情,那是不能解的鄉愁及記憶。
馬玉山整個成長歲月,都在烽火中度過,童年是對日抗戰,到了少年是國共戰爭;前一次讓他失去父母兄弟,後一次則迫使他遠走他鄉。
「我大約1歲時,父親就不幸遇害喪命,到我兩歲多時,對日戰爭正式爆發,我4個哥哥陸續踏上戰場,其中3個陣亡;母親承受不了這種痛苦,憂憤成疾,在我3歲那年抑鬱而終。」
6歲那年,祖母過世,家裡剩他和祖父相依為命,儘管能苟安,但兵荒馬亂,每個人都朝不保夕,誰也說不準明天會如何;加上祖父也已是風燭之年,身體一直不是很好,「我想他一定很擔憂,萬一他過世,我該怎麼辦?」
有天夜裡,祖父突然喊:「安邦(馬玉山乳名),好像有小偷進來了,你睡到我這頭來吧。」睡到半夜,他覺得頸子被東西劃了一下,但當下不覺得很痛,還以為在作夢,迷迷糊糊翻個身又繼續睡。
摘自《時報周刊》1952期 孤兒變大老闆 冠德建設董事長 馬玉山:痛苦是更上層樓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