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馬玉山是標準大時代底下的小人物。戰爭的洗禮迫使他提早成熟、獨立,但他從不曾絕望喪志,他說:「痛苦都是日後更上層樓的養分。」
出生於1936年的山東,在那戰亂年代裡,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是標準大時代底下的小人物。他6歲那年,祖父自覺大限將至,不忍將父母雙亡的他留在世上受苦,決定帶他自盡;那晚祖父過世,馬玉山的脖子則留下一條大時代的傷痕。戰爭的洗禮迫使他提早成熟、獨立,但他從不曾絕望喪志,他說:「痛苦都是日後更上層樓的養分。」
「我們小時候覺得好奇,他脖子那條淡淡的痕跡打哪兒來的?」馬玉山的女兒馬銘嬭說,他總是模糊以對,或說胎記、或說開刀痕跡,但總帶著略略落寞的表情,那是不能解的鄉愁及記憶。
馬玉山整個成長歲月,都在烽火中度過,童年是對日抗戰,到了少年是國共戰爭;前一次讓他失去父母兄弟,後一次則迫使他遠走他鄉。
「我大約1歲時,父親就不幸遇害喪命,到我兩歲多時,對日戰爭正式爆發,我4個哥哥陸續踏上戰場,其中3個陣亡;母親承受不了這種痛苦,憂憤成疾,在我3歲那年抑鬱而終。」
6歲那年,祖母過世,家裡剩他和祖父相依為命,儘管能苟安,但兵荒馬亂,每個人都朝不保夕,誰也說不準明天會如何;加上祖父也已是風燭之年,身體一直不是很好,「我想他一定很擔憂,萬一他過世,我該怎麼辦?」
有天夜裡,祖父突然喊:「安邦(馬玉山乳名),好像有小偷進來了,你睡到我這頭來吧。」睡到半夜,他覺得頸子被東西劃了一下,但當下不覺得很痛,還以為在作夢,迷迷糊糊翻個身又繼續睡。
摘自《時報周刊》1952期 孤兒變大老闆 冠德建設董事長 馬玉山:痛苦是更上層樓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