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在創業時,要想著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事情,要為別人帶來更多的幸福,不要只是想到自己。」
馬玉山個人行事風格向來低調,之所以願意公開他的生平故事,也是考量了很久。他以〈痛苦都是日後的養分〉作為序文的標題,談到台灣這塊寶地對他生命的滋養,以及這一生對他扶助有功的貴人們。「我生於亂世,遭逢中國百年來犧牲最慘烈的兩次戰爭—對日抗戰和國共內戰。因為親歷了家破人亡之苦,我深深體會到,和平才是人類最大的幸福。」他說。
寫書的過程歷經一年多,在馬玉山述說童年往事時,訪談者陪他流了不少眼淚,直說哪有這麼可憐的孩子?「我的故事確實有可看性,出版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這一代年輕人,雖然他們未曾遭遇戰亂,但我希望他們不論在事業或與人交往上,遇到任何困難時,都不要輕言放棄;在創業時,要想著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事情,要為別人帶來更多的幸福,不要只是想到自己。如果讀者看了我的書能得到一點正向的能量,那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馬玉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