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告訴學生,要提出想法,並說明想法之間的關係。這點非常重要。我也教他們必須說服別人。
圖片來源:Pexels
我教的學生,從中學到大學,各個年齡層都有。我會採用幾個策略以鼓勵學生溝通。除了在教室,這些策略也可在公司運用。首先,我會要求學生分組針對自己的好惡進行思想訓練,接著再要求學生合作解決問題。
我讓學生和小組成員討論,一起解決問題時,他們討厭別人出現什麼樣的行為。學生總是有一些有趣的想法,重要的是讓他們有機會說出來。例如:「我討厭別人告訴我答案。」「我不喜歡有人說:『這很簡單啊。』」「我討厭看到別人解題的速度比我快。」或是「我不希望別人拒絕我的想法。」我在教室裡走一圈,蒐集每一組的意見,把這些意見寫在海報上。
然後,我要每一組學生分享他們喜歡在合作時看到的。有人說:「我喜歡別人問我問題,而不是告訴我要怎麼做。」還有:「我喜歡分享彼此的想法。」「我喜歡別人傾聽我說的。」我從每一組蒐集這些意見,寫在海報上。我告訴學生,我會把這兩張海報張貼在教室,提醒他們在團隊合作時多加注意。
第二個策略是從我的朋友凱西.韓福瑞那裡學來的。凱西也是老師,她的策略則是從英國數學教育家那裡學習的。我會在教數學時運用這樣的策略,也就是教學生理解和推想,其實任何科目的老師都可以利用這個策略,其中包括提出不同的想法、為自己的想法解釋、說明想法之間的關聯。這種思考在任何領域都很重要。科學家經常必須透過可行的案例來證明自己的理論,要推翻別人的論點,也得提出例子,但數學家則必須透過推論來證明自己的想法。
我告訴學生,要提出想法,並說明想法之間的關係。這點非常重要。我也教他們必須說服別人。說服可分為三個階段。最簡單的一個階段是說服自己,其次是說服朋友,最難的是說服懷疑的人。
我也告訴學生,我希望他們互相質疑,例如問對方:「你怎麼知道可以這麼做?」或是「你可以證明給我看嗎?」參加夏令營的學生學會互相提問質疑,他們喜愛自己扮演的角色,紛紛在教室裡提問或推論給別人看。看到學生有這樣的表現,讓我們非常欣慰,畢竟了解你與別人的想法有所連結,就能創造更深一層的理解,不只數學,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如此。
有些學生非常喜歡合作,有些則很討厭。討厭團隊合作的學生通常是因為沒有好的合作經驗。也許團隊的組成有問題,或是問題過於封閉,也有可能學生不知道如何傾聽別人、尊重別人,沒有開放的思想。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進行討論時,學習的內容就變得生動,特別是學生思考如何用不同角度來解決問題,為什麼他們的想法有用,或是該如何運用這些想法。
很多人認為,高品質的學習是獨自一人默默努力,但思考的本質不是孤立的。即使獨自閱讀一本書,思想也在與另一個人(也就是作者)互動。也許學習的本質就是與他人的想法連結,將之納入我們的思考當中,進而運用在新的領域上。
如果你能接受不確定性,不再假裝什麼都知道,尋求更多學習的資源,就能為人生開闢新的路徑。如此,你就能掙脫束縛,躍入無限的境地。我經常在史丹佛同事身上看到這點。有人碰到挑戰就放棄了。例如,有人說:「我不知道怎麼使用這種軟體。」願意接受挑戰的人則會說:「雖然我沒使用過這種軟體,但我可以學習。我可以看影片教學、問別人或是自學。沒問題的。」
我常見到這兩種人,對願意接受挑戰的後者,我總是欽佩萬分。他們不會畫地自限,因此人生有無限可能。這樣的人因為善於利用機會,也比較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