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但藉由聽高年級的學生說故事,低年級的孩子學到了,他們和奧嘟嘟魚一樣,其實可以選擇自己的情緒和態度。這個做法讓大孩子、小孩子同時受益。
圖片來源:Pexels
請學生當老師
到目前為止,本章一直從學生是「一只半空的杯子」這個角度,來討論如何將領導力技能教給學生。也就是說,成人擁有一些孩子所沒有的知識與智慧,因此必須努力傳授給學生。
但若換個角度,大人改以孩子是「一只半滿的杯子」這個角度來看待領導力技能的教導,情況又會如何?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如何讓孩子來教導自己的同學或低年級的學生?孩子是否會因此而學得更多、更深刻?
麥卡提博士所帶領的猶他州費蒙特小學就以「旋轉領導人」為名,讓孩子當老師,來教導其他學生七個習慣。每個月,高年級班會和低年級班彼此配對,由高年級學生朗讀一本小書給低年級學生聽,並帶他們做一個相關的活動。
有一次,他們利用《奧嘟嘟魚》來說明習慣一「主動積極」的重要性—尤其是「你的處境由你決定」這個概念。奧嘟嘟魚走到哪裡都皺著眉頭,告訴大家因為自己長得醜,所以根本快樂不起來,只能悶悶不樂。
但藉由聽高年級的學生說故事,低年級的孩子學到了,他們和奧嘟嘟魚一樣,其實可以選擇自己的情緒和態度。這個做法讓大孩子、小孩子同時受益。
類似的做法也出現在愛荷華州的康寧漢小學。他們每週都有所謂的「家庭時間」。高年級和低年級班級兩兩配對,組成一個「家庭」,共處二十分鐘,用來討論七個習慣的相關概念。有一次,一個「家庭」的大孩子用投影機在牆上打出一個有關統合綜效和團結一致的名言。
討論中間,一位頗受歡迎的女生自動站起來,提出一個她觀察到一直重複發生的學生行為問題。她不斷對在場的學生說:「我們不需要大人來制止,我們可以自己停止這種行為。」這是一個大人不可能帶動的自發性「誓師大會」,而年幼的孩子—尤其是小男生,個個聽得聚精會神。
有時候,學生自己可以用大人永遠不可能模仿的方式來說一些話、做一些事。學生甚至可以幫助老師學習七個習慣。密蘇里州凡登市史坦頓小學的三年級老師史特琳參加七個習慣訓練之後不久,有一次在慢跑時被車子撞倒。
經過幾個月的密集物理治療,她終於回到學校,但她非常擔心自己的體力和情緒,是否能夠應付每天繁重的工作。第一天返校,她發現自己的學生在一面鏡子上為她貼了一張「主動積極」的紙條。學生以七個習慣的語言來鼓勵她面對自己的挑戰。
她說,學生每天都以七個習慣來提醒她,讓她得以重拾願景與精力,順利回到現實世界。利用學生在做研究及教導七個習慣不是只有好玩而已。想想看,從教學中獲益最多的是誰?是老師還是學生?絕對是老師。我們稱之為「教學相長」。
孩子愈成熟,他們也愈能夠擔當起教導七個習慣的責任—包括理念和應用,幫助孩子以最能夠強化自己的學習保持程度(learning retention)、學習轉移(transfer of learning)以及自信心的方式學習。
【書籍資訊】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教育現場篇》
出版日期: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