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魏耀揮教授誠摯推薦由陳晉興教授、許瑞芬教授與營養師葉宜玲共同合著的《精準營養與肺癌治療》。本書不僅為肺癌病人在治療與照護過程中提供具體且實用的營養指引,也幫助一般讀者建立正確的防癌觀念與營養補充原則。閱讀本書可以讓我們明白精準治療和精準營養在肺癌治療的實務上乃相輔相成、同等重要!
精準治療和精準營養在肺癌治療上相輔相成、同等重要
文 / 魏耀揮教授,彰化基督教醫院粒線體醫學暨自由基研究院院長及研究部主任
為了提高療效和減少副作用,癌症治療已經從個人化治療進展到精準治療,而許多醫院為了加速病人的復健,最近也將精準營養導入醫療照護實務。由陳晉興教授、許瑞芬教授和葉宜玲營養師合著的《精準營養與肺癌治療》涵蓋基礎醫學、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和營養學。
肺癌權威陳晉興教授首先介紹已成為台灣新國病的肺癌之致病風險因子、環境致癌物質和臨床診斷與治療;分子營養學專家許瑞芬教授及葉宜玲營養師接著提供肺癌病人飲食與營養方面的基本原則和建議。
過去二十餘年來,隨著基因體、蛋白體和代謝體分析產生多元的生醫大數據及 AI 導入臨床應用,我們對於肺癌和其他癌症的風險因子與分子致病機轉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台灣及亞洲國家的女性罹患肺癌比男性多,而且不吸菸和不常下廚的女性也會得到肺癌的現象也找到主要原因;這些進步同時提高肺癌預防篩檢、診斷和治療的精準與成效。
陳晉興教授在這本書的第一部分以臨床角度,深入淺出講述肺癌的成因、分類與分期,以及腫瘤生長和轉移、篩檢與診斷、治療,還有腫瘤抗藥性等重要議題。他以相當多的篇幅介紹肺癌的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內涵、選擇、療效及副作用等臨床實務和常見的問題,有助於讀者對肺癌的臨床處置有完整且正確的認識。
第二部分許瑞芬教授和葉宜玲營養師由癌細胞代謝特性及精準營養的角度切入,先介紹癌細胞喜好利用糖解代謝獲取能量(ATP)以及提供合成核苷酸和核酸的中間代謝物支持腫瘤生長的代謝特性,這也提供癌症治療藥物開發和優化的基礎。
另一方面,作者也導正一些不正確的防癌觀念和靠飲食或補充維生素治療癌症的迷思,特別從生物化學及營養學的學理闡述生酮飲食、維生素D補充劑與精準葉酸營養在治療和預防肺癌的應用原則及省思。
本書第三部分針對肺癌病人的飲食提供原則性建議,特別是在接受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之後,可以運用飲食進行營養照護,減少副作用並改善身體狀況,同時降低癌症病人惡病體質症的發生。
最後,許瑞芬教授和葉宜玲營養師很貼心的介紹營養補充品的特性,以及肺癌病人挑選營養品的原則和適當攝取量的建議,並針對癌症病人對於服用營養品較常見的問題提供了參考答案。
我個人雖然長期從事生物醫學研究,但讀了這本書後仍有很多的收穫,於是鄭重推薦給讀者們。本書不但對罹患肺癌的病人在接受治療和照護的過程有實質幫助,也提供一般民眾正確防癌觀念和補充營養品的原則。閱讀本書可以讓我們明白精準治療和精準營養在肺癌治療的實務上乃相輔相成、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