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前往>>高希均教授「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專題網頁

以推動台灣前進的「五大軟實力」取代武力
開放、文明、進步、和平、學習

凝聚高希均教授一生學思與淬鍊
於關鍵時刻給予台灣的迫切叮嚀

高希均教授「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系列卷四

從1996到2023年
以四任台灣直選總統為經緯
集結74篇映照時代面向的社會觀察
為干戈不興的和平未來,提出全方位建議

1999年,歐元在11個歐洲國家啟動,凸顯了歐洲人的格局。

百年以來,戰亂一直與中國形影不離——熱戰、內戰、冷戰。時至今日,海峽兩岸的關係仍處於不穩定狀態:統乎?獨乎?僵乎?戰乎?和乎?拖乎?轉好可以雙贏,變壞可以雙輸。

百年來的歐洲又何嘗出現過持久的和平?我們還記得二次大戰時邱吉爾首相面對強大的納粹進攻時,所發出抵抗的吶喊。可是一次世界大戰的浩劫終於使德、英、法、義等國覺醒:追求人民的福祉與和平最為重要。

這些國家克服了歷史的仇恨、民族的自負、文化的驕傲、文字和語言的不同……建構了歐洲人和睦相處、共同繁榮的夢想。德國總理施洛德豪氣萬丈地宣稱:「『戰後時代』隨著九年前柏林城牆倒塌而終結,我們的未來是從1999年1月1日起跑。」

 被認為自私而自負的歐洲人,正展現了棄世仇的大氣魄;被認為博愛而又崇尚和平的中國人,則一直忙於(甚至樂於)內鬥而還自認聰明。在當前兩岸關係中,大陸缺乏台灣情,台灣缺乏大陸情,雙方更共同缺乏中華民族立足21世紀應有的宏觀布局。加上雙方領導階層的貪權與好鬥,就如「一簍子中整天忙於相互箝制的螃蟹」,永無寧日。內戰與內鬥必然帶來重大的內耗,這已經把中國的進步阻礙了近一個世紀。

本書集結高希均教授自1990至2023年間70餘篇媒體專欄及評述,於社會、經濟等各方面提出與大陸破冰、共好共榮的可能。

【總序 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 開放.文明.進步.和平.學習──新總統賴清德施政方向建言 高希均

第一部 和平之我思——追求兩岸雙贏的海峽之春
01 與北大師生分享現代觀念
02 開放大陸直接投資——經濟特區訪問歸來
03 初抵重慶長江邊看到一根扁擔的聯想——有膽說,要有膽做 03
04 誰在加速轉變大陸?
05 推動大陸希望工作團
06 讀大陸《交鋒》,避兩岸交鋒
07 如果北京提出另類三不 ——不反對台北與小國建交,不反對台北的戒急用忍,不反對台北向美採       購武器
08 北京大度出手,兩岸突破僵局 ——武力不可行,公投不可能,協商不易成
09 讓兩岸雙贏在千禧相逢——北京大膽讓步、台北大愛回應
10「赴大陸投資是自殺行為」——為什麼李前總統總是錯估大陸經濟?

第二部 李登輝總統執政(1988~2000)
11 為中國統一尋找起點
12 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
13 國民黨應去大陸投資——一個歷史性立功的機會
14 「台灣情」知己,「中國心」知彼
15 兩岸關係中台灣的善意——互尊、交流、競爭
16 冷靜,但不冷酷——邀請大陸人士來台「觀察」開會
17 和平、轉變、救中國——期望於中共領導人
18 需要戒急用忍的,是南向政策
19 從「身邊之事」到「兩岸之事」——台灣的人才在哪裡?
20 退休後的李總統要做什麼?
21 該倒的,就讓它們倒下去
22 大討好與小討好
23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國家領導人?
24 一架軍機換一個翻譯中心
25 李總統最後的機會——使台灣不再是全球軍火採購第一
26 台灣進入高度不安定期
27 領導人的領導風格

第三部 陳水扁總統執政(2000~2008)
28 以陳水扁總統第一年執政困境為戒
29 台灣經濟的四重夾殺
30 台灣經濟如何再現生機
31 經濟是真正不可動搖的國本
32 三個「三分之一」拖垮了台灣 2
33 兩個台灣
34 陳市長給陳總統的諍言
35 陳總統的最後一張王牌
36 唯有行動,才有結果
37 「勝利」是台灣唯一的選擇
38 唯有「V型選擇」,台灣才能反敗為勝
39 掌握大中華經濟圈的二十個大趨勢

第四部 馬英九總統執政(2008~2016)
40 馬英九時代的啟動
41 以「沉默的魄力」馬上揮動主棒
42「空軍一號」不用,就會生鏽——馬總統揮別「執政百日」的青澀
43 為什麼經濟政策難以生效?——對馬總統的一個建議
44 兩岸「雙贏列車」已出站——馬總統化險為夷的第一年
45 拓展兩岸雙贏————機會與想像
46 過半民意顯示————馬胡直接溝通
47 以「兩岸和平架構」啟動百年遠景 ——「啟動和談」時刻比「到達終點」更重要
48「維持現狀」是台、中、美的共同利益——台灣的最新民意
49 向世界做「和平紅利」的示範
50 奈伊的「軟實力」馬團隊正在推動
51 18世紀「分工」創造人類繁榮——21世紀「整合」帶來世界和諧
52 以「兩岸和平」與「台灣信心」,開拓第二個「中華百年」
53 執政黨較能兼顧台灣利益與和平——民意也要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
54「我已經改變了台灣」——馬英九的政策要持續深化
55 APEC少了馬習會太可惜——要正視馬英九總統的人格特質
56 新總統要做到的三個關鍵詞
57 慈悲的思路・兩岸的出路——共建民主品質・人民幸福・兩岸雙贏
58 新總統要提出————二種腦袋改變台灣
59 馬英九謝幕前的高潮——馬習會的出現

第五部 蔡英文總統執政(2016~)
60 期盼新總統蔡英文堅持推動——兩岸和平・台灣開放・文明提升
61 新總統如何克服兩岸難題?——選「China Plus」或「China Minus」
62 投資軟實力,遠比買軍火更迫切——從旁觀「MAD」到追求「MAP」
63 蔡習交鋒中,台灣「務實新世代」的崛起
64 誰能主導台灣的繁榮與和平?——經濟人和社會人多承擔
65 台灣政治陷入「民醉」時代——總統當選人應採取「零錯誤」策略
66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此刻又「失控」——對佛里曼再版做些延伸
67 習近平要看的一本書——黃年提出化解兩岸困局的「互統一」
68 2022————我的「家」在哪裡?
69 強權衝突中台灣的「平衡策略」——親美防美・近中和中
70 兩岸推動「四個開始」,構建中華和平 ——台灣要慎防白宮主人的雄心與私心
71 2022~23——唯有和平才有這一代的安定,下一代的發展
72 星雲大師的最後懸念——兩岸人民共同擁有「和平幸福」
73 台灣大選定錨中華民國——黃年新著解析核心爭議
74 2024總統大選承諾之一——兩岸「和平」是新總統最重的責任

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的書籍,或許就能改變閱聽人的觀念,進而改變人的一生。高希均教授這套書籍集結了數十載的智慧,凝聚他一生的學思與淬鍊,應該讓更多人閱讀、親近。因此我義不容辭,決定以實際行動支持捐贈高教授這套《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詳全文

——吳敏求,旺宏電子董事長


「開放、文明、進步、和平、學習」不僅是推動台灣前進的五大軟實力,我認為也是這時代每個人都須具備的軟實力。(詳全文

——蔡明忠,富邦集團董事長


高希均教授是華人世界深具影響力的經濟學者和教育家,他的鉅著「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開放、文明、進步、和平、學習」,集結高教授所學所思,鼓舞華人世界共同追求文明社會。(詳全文

——財團法人大成文教基金會


相信閱讀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個人、改變一座城市、改變世界,也希望將閱讀落實到臻邸生活當中,找到面對未來挑戰的力量。(詳全文

——龍寶建設


高希均教授匯聚一生所學所思,其著作不僅能激起閱讀旅程中的漣漪,更成為思考、討論和行動的起始點。(詳全文

——國泰人壽


台灣雖是彈丸之地、但企圖心可以很大,「沒路,就自己開路」!一如高教授所言,台灣未來取決於你、我行止之間的「軟實力」。(詳全文)

——周俊吉,信義房屋創辦人


聯強基金會長期關注文化教育推廣,始終秉持「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的理念,響應高希均教授出版《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期望透過更多觀念分享,共同推動更多向上向好的力量!

——聯強基金會


高希均教授筆耕不輟40年,《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套書匯聚、展現一生理想「追求開放、迎向文明、持續進步、擁抱和平、終身學習」,並期待以此五大軟實力構建全新台灣。高教授始終懷抱初心,推動台灣前進的熱情與使命,也是磊山人、全國民眾學習的典範。(詳全文

——磊山保經


高希均教授《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凝聚其一生學思與淬鍊,精選超過300篇論述。和碩邀請您一同閱讀這套巨著,探討台灣未來的發展之路。

——和碩聯合科技

高希均 作者

高希均,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1949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1964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即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逾三十年,先後獲得美國傑出教育家獎、傑出教授獎、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傑出校友獎等。

1980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

曾任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政務顧問。2002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2013年後先後獲亞洲大學、中興大學(2014)、台北商業大學(2020)名譽管理學博士;2016年獲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三十餘種,大陸出版九種。


2024/03/08

BGB571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部分彩色

9786263555594

514

726

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