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如果員工覺得自己有權能在棘手議題上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不只會是更優秀的員工,也會是更充實的人。
圖片來源:Unsplash
世界迫切需要指引,挖掘無家可歸者問題的真相。想要確保我們的投資所挹注的計畫,能真正改善無家可歸者和住房的問題,數據是關鍵。例如,數據顯示,為長年無家可歸的成人提供永久援助宿舍,能讓85%的接受安置者的居住長期維持穩定,而且通常能降低整體的政府支出。
該項計畫的總監瑪歌.庫雪爾(Margot Kushel)博士領導這支研究團隊,研究諸如貧窮、家暴、年齡、家庭規模與就業輔導等因素,以設計最有效的方法,預防並終結無家可歸問題。
我希望,藉由醫學科學、新興研究和數據,我們不再需要為哪些做法最好而爭辯。我們的立場不再跟著直覺、假設走,也不要再被賣蛇油的銷售員和政客餵給我們的殘缺真相所左右,而是讓科學成為我們的指引。
因為一旦我們停止對抗,開始一起努力,改變就會發生。這是我們的公民義務,也是我們的企業責任。當然,企業不會知道所有的答案。領導企業的人也不會知道。事實上,最熱血的變革呼聲通常來自離「長」字輩職位最遠的人。
我們需要的正是這些人,讓他們上前來,刺破我們的泡泡,把我們震出舒適區,提醒我們對社區、以及對彼此的責任。每一天,全世界都有數億人口起床去上班,他們不應該把自己的價值觀留在門外。
如果員工覺得自己有權能在棘手議題上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不只會是更優秀的員工,也會是更充實的人。當身為領導者的我們相信的理念發聲,員工也會受到我們的鼓舞而這麼做。
無論我們的個人價值觀為何,或是我們選擇為其奮鬥的特定議題為何,把行動變成文化準則,就能讓工作場所裡的每個人成為開拓者、行動份子,以及變革的媒介。
想像有個未來,全世界各地的執行長和他們的企業,以他們在解決最錯綜複雜的事業問題時的那種專注和創新,運用於解決我們最錯綜複雜的社會問題。我們可以同心協力,實現那個未來,方法是建立行動主義文化,讓每個人都能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盡一己之力。
【書籍資訊】
《開拓者:企業的力量是改變世界最好的平台》
出版日期:2020.09.30
TRAILBLAZER:THE POWER OF BUSINESS AS THE GREATEST PLATFORM FOR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