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驅動地緣政治力量來自更深層的結構牽引,因此他從兩國社會結構、經濟強項、意識型態切入,探討兩國根本的差異和衝突。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陳珮真,天下文化副主編
近日隨著美中關係緊張,讓很多原本不關心政治和國際關係的民眾,也都開始想要深入了解美中這兩個大國內外部的問題,以及兩強相爭下,台灣的處境,以期到最佳應對方式。
在共機頻頻繞台的情勢之下,民眾的危機感升高,《遠見》雜誌十月號就特別製作專題「新台海危機下的台灣兵法」,並跨海獨家專訪了前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
馬凱碩是新加坡相當資深的外交官,曾經擔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在他長達33年的外交資歷中,見過相當多大國欺壓小國的殘酷實例,包括1983年即使聯合國多數會員投票否決,美國總統雷根還是揮兵入侵格瑞納達。見識過種種國際外交上現實面的他,讓他長期專注在地緣政治(geopolitics)的研究上。
在卸任外交官後,馬凱碩埋首學術研究達15年,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創院院長,除了在2005年被《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和《前景》(Prospect)選為「全球百大公共知識份子」之一,2019年則入選為美國人文暨科學院院士,可謂在外交實務和學術研究兩方面都具有相當的份量。
在美中兩強相爭的態勢下,各種有關兩國關係的研究也逐漸成為顯學,有別於一般從軍事或外交角度來探討兩國關係的著作,哲學碩士出身的馬凱碩在《中國贏了嗎?——挑戰美國的強權領導》這本新書中,特別點出驅動地緣政治力量來自更深層的結構牽引,因此他從兩國社會結構、經濟強項、意識型態切入,探討兩國根本的差異和衝突,也因此獲得眾多國際上重量級學者的肯定和認同。
認真的馬凱碩尤其關心台灣的局勢,針對台灣讀者特別寫了一篇長達三千字的台灣中文版序,或許身為新加坡人的他,對於小國在大國夾縫中的處境特別有感,特別語重心長的加碼提醒小國地緣政治三鐵律,也就是:
1、大國不會容許周邊有敵對勢力的存在。
2、大國的選擇,總是以自身國家利益為優先。
3、處在大國周邊的小國,必須掌握先機、時時保持敏感度。
未來十至二十年間,美中地緣政治角力顯然將持續一段時間,尤其隨著中國崛起,也牽動了美中之間的深層結構力量。馬凱碩衷心希望台灣人民可從本書受益,幫助台灣小心、安全的挺過美中地緣政治角力所掀起的險惡地緣政治浪潮,關心美中台情勢的讀者千萬不能錯過。
【書籍資訊】
《中國贏了嗎?》
出版日期: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