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操控者經常隱藏他們的真正動機,甚至自欺欺人,而且他們很善於讓公開指責他們的人,因質疑他們而感到愧疚
圖片來源:pixabay
操控者經常隱藏他們的真正動機,甚至自欺欺人,而且他們很善於讓公開指責他們的人,因質疑他們而感到愧疚:
.出於愛和關懷:「這麼做是出於對你的關心和愛。」
.以專家身分給建議:「我之所以這樣跟你說,是因為我對這些事情經驗老道,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利他主義和熱心慷慨:「這麼做全是為你好,對我一點好處也沒有。」
.職責所在:「我會告訴你怎麼做,因為這是我的職責╱責任。」
具操控性格的人,將生活中的每個面向幾乎都視為一種零和遊戲,對他們來說,生活是由權力、控制權和優越感組成,他們相信生活中不是贏家,就是輸家。這樣的觀點當然會產生競爭、敵對和妒嫉。遇上要在信任互助或猜忌自利中,做出選擇時,他會很本能地選擇後者。
他們認為,生命是場你爭我奪的賽局,每個人都該竭力促成自己的個人需要,即使是以犧牲他人的權益為代價,也在所不惜。他們相信,這個行為是正當的。
你必須了解世上至少有兩種人,一種人是打從心裡信任他人,另一種人是獨善其身的競爭者。
當遇到值得信任的人時,要好好經營你們的關係,與他們建立互信、互助,及彼此珍惜的長久關係。若不幸遇上競爭心態的操控者,則必須調整行為來因應,千萬不要屈服於對方的行為或控制策略,讓自己的日子難過。
每個人都可能在某些時候受控於具操控性格的人,尤其有七種人格特質特別容易被人得寸進尺,包括:取悅症、贊同癮、負面情緒恐懼症、無法說「不」、沒有存在感、獨立自主性低、外控信念等。我們必須可以辨識操控者,為自己設防。
出版日期: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