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父母以讚美教養出來的孩子,只要沒人讚美,就不會去做該做的事。
父母以讚美教養出來的孩子,只要沒人讚美,就不會去做該做的事。例如在走廊上看到垃圾,有些孩子會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人會注意到自己撿起垃圾、放進垃圾筒;如果周遭沒人看到,就會視若無睹的走過去。
但是,我希望孩子是那種即使沒有人注意到、沒有人讚美,只要是自己認為對的事,就會主動去做的人。否則就跟被老師或父母責罵後,因為害怕挨罵只好停止問題行為一樣,以讚美教養出來的孩子也很會察言觀色,根據能否得到別人讚美來決定行動,無法自主思考、判斷。
大多數父母都會讚美書讀得不錯、成績好的孩子。孩子若是能取得好成績,達到父母的期望,就不會有問題。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總是能在功課上有好表現,每個成年人在小的時候,應該都有過不管怎麼努力,成績就是不如預期的經驗吧?
如此一來,對得到父母讚美就開心,為了讚美才用功的孩子來說,讀書這件事就會失去意義,說不定還會認為萬一自己成績不好,就再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從此在讀書的關卡上,變得裹足不前。
認為只有好成績才能得到父母讚美的孩子,還可能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例如考試作弊。為了得到讚美,他們想盡辦法在競爭中獲勝,卻反而成了雖然贏了別人,但不值得被讚美的人。
除了考試成績之外,也有孩子會因為父母讚美其他兄弟姊妹,卻沒有讚美自己(或是自己被罵了),而認為自己輸了。不論是在家中還是對外的人際關係,這種執著於與他人競爭的心態,都會讓孩子的心失去平衡。
➢【書籍資訊】《不教養的勇氣》
➢【延伸閱讀】尊重對方,就不可能去讚美他